background image

(4)超货币供给理论:随着货币形式的多样化,能够提供货币的非银行金融机构

越来越全,银行的信贷市场面临者更大的竞争压力.银行再也不能就事论事地提供货币
了。超货币供给理论提出.银行信贷提供货币只是它达到经营目标的手段之一,除此之外,
它不仅有多种可供选择的手段.而且有广泛的同时兼顾的目标,为此,银行资产管理应
超越货币的狭隘眼界,提供更多的服务。从这一结论出发,银行在购兴证券和发放贷款以
提供货币的同时,积极展开受资咨询、项目评估、市场调查、信息分析、管理顾问、电脑服务、
委托代理等多方面配套业务,使银行资产管理达到厂前所未有的广度和深度。在非金融企
业侵入金融竞争领域的时候。超货币供给理论使银行获得了与竞争对手相抗衡的武器,使
银行的竞争地位得到了改善。不过,这一理论容易产生两种偏向。一方面会使银行介入过

——

于宽泛的业务范围,导致集中和垄断;另

方面会加大银行的经营风险,可能使银行

在自己不熟悉的领域遭受挫折。
上述资产管理理论,反映了商业银行在不同发展阶段所经历的经营管理特点。这些理论在
保让银行资产流动性方面各有侧重,并不足相互排斥的,而是一种相互补充的关系,反
映了银行资产管理理论是一种不断完善和发展的演址过程:每一种理论都推动了银行资
产业务不断向的发展。[6]

二.负债管理理论

进人20世纪60年代,由于利率管制使商行深感其吸收资金的能力削弱,同时
因融资方式的多样化,直接融资现象大量发生。以致存放款非中介化,从而使
商行一方面感到资金紧缺.竟争激烈;另一方面又受到流动性的巨大压力,商行
不得不从货币市场引进资金来保证资产流动性的要求,因而在商行经营管理

— 

 

中又出现了一种新的理论

负债管理理论。这一理 论认为:银行的流动性不仅

可以通过加强资产管理获得,而且也可以由负债管理,即向外借人款项来提
供。因此,银行没有必要在资产方保持大量高流动性资产。而应将它们投人高
盈利的贷款或投资之中;一旦发生流动性需要,随时可通过负债管理来提供。
[3]

负债管理的积极意义在于:第一,找到了保持银行流动性的新方式,由单纯依靠吸收存
款的被动型负债方式,发展成为向外借款的主动型负债方式,在流动性管理上变单一的
资产调整为资产和负债两方面结合。第二,为扩大银行资产规模、增加贷款投放创造了条

 

件。
但负债管理也有缺陷:首先是提高了银行成本。在美国,实施负债管理主要通过发行大额
可转让定期存单、向中央银行贴现窗口借款、向联储资金市场借款、根据回购协议借款和向
欧洲美元市场借款等方式。通过这些方式筹借的款项,均必须支付高于一般存款的利息,
必然导致银行负债成本的提高。第二、增加了商业银行的经营风险。如果市场上资金普遍趋
紧就会提高流动性风险,使银行陷入困境,甚至带来倒闭风险。同时,负债成本的提高必
然促使银行把资产投放在效益更高的放款和投资上,造成信用风险和流动性风险的增大。
第三,负债管理易使银行不注重补充自有资本,使自有资本占银行资金来源总额的比重
日益下降。[5]

三.资产负债管理理论

然而,70年代的两次石油危机所引发的经济危机使西方商业银行的负债管理
方法遇到了挑战。这时期的银行家们发现,尽管负债在增长,但由于资产与负
债在期限上的不匹配以及资产质量的下降,使商业银行在经营上承担着相当
大的风险。因此,从商业银行经营管理客观要求来看,银行家们从70年代就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