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ground image

马列主义思想的影响

  在日本时,赵冬日就接受了马列主义思想的影响;在日留学期间,就一直在党组织
领导下,边学习,边从事革命工作。1941 年从日本早稻田大学毕业后即回到北平,为继
续进行地下工作,在日本华北铁路一家事务所从事建筑设计,之后去北平大学工学院任
教。1945 年日本投降后,曾到东北大学任建筑系教授。1948 年随东北大学迁回北平,后又

 

到北洋大学任教。这 7~8 年里,赵冬日一直以大学教授、建筑师的公开身份进行地下工作,

 

并较早地结识了后来 任北京市委副书记的刘仁同志及其它革命领导者。

   赵冬日自己认为,这几年虽然是人生事业的黄金时段,但因从事革命工作要付出更

 

多的时间 和精力,故未能全身心地投入到建筑创作之中。所以真正从事规划建设及建筑
设计是从 1949 年解放以后开始的。

天安门广场的规划设计

  建国以后,赵冬日先后到北京市规划局、北京市工业局、北京建筑专科学校任职。1954

 

年兼 任北京市建筑设计院的总工程师。尔后,他调入北京市规划局任主任,主管北京市
城市总体规划工作。在这段时间内,赵冬日有机会从较大尺度、从宏观上去考察首都城市
规划发展与战略。

《对首都建设计划的意见》一文写就于 1950 年 4 月 20 日,这是迄今搜集

到的最早的系统研究首都规划建设的论文之一。后来他不仅参与了北京城市总体规划研究
及编制工作,也在从事规划设计管理工作的同时,进行了一些典型项目的设计,如中直
礼堂(1954 年)

 

、全国 政协礼堂(1955 年)、北京市委大楼(1955 年)等。

大胆尝试

  在中直礼堂的设计中,赵冬日采取了以汉阙为题的大胆尝试。在全国政协礼堂的设计
中,由于功能的需要和用地局促,他将 30×30m 的多功能厅置于同样跨度的礼堂之上,
这在我国当时的技术条件下,是了不起的创举。更重要的是,它打破了技术上的束缚,为
建筑技术的发展提供了推动的力量。此举还为日后的国庆 10 周年献礼工程的规划设计做
好了观念上和技术上的准备。

规划设计及构思

  对天安门广场的规划设计,赵冬日是这样构思的:天安门广场是首都的中心,位于
城市纵横轴线的交叉点上,周围是高大、庄重的建筑,其间是辽阔平坦的场地,上面是一
望无际的蓝天,这一切构成了广场雄伟的气魄。广场采取了对称的布局,天安门和正阳门
位置在中轴线上,纪念碑正立面在广场的中央,树木、灯柱的布局也是对称的。这些都使
广场显得既严整、朴素,又具有活泼的气质。广场新建筑的色彩以亮色为主,黄绿相间的
琉璃檐头,淡桔黄色的墙面和微红色的花岗石台基,其本身具有愉快、明朗的色调;和旧
有的黄瓦、红墙、白玉石栏杆的天安门取得既调和而又对比的效果。广场周围栽种了多种树
木,油松四季长青、苍劲挺拔,冬季白雪青松,另有一番景色;立柳柔和潇洒,春季早绿,
为广场早报春讯;元宝枫整齐丰满,叶色入秋变红,给广场平添新装。它们彼此互相映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