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ground image

但是我们的做法不一样,从设计到施工的组织,包括材料的加工,甚至是工具的生产,
全部都要参与,我们是做纵向的整合,而不是水平分工,只有这样,我们才有办法去克

” 

服过去这个行业没有办法进入到农村去工作的问题。

  截至目前,谢英俊带领他的团队,已经先后完成台湾日月潭 9·21 邵族部落重建,天
湖部落、煤源部落、松鹤部落等原住民迁村重建,河北定州乡建学院地球屋系列,河南兰
考农村生态农房建造,四川 5·12 地震灾后重建,汶川、茂县、青川等地 500 余户生态农房
协力自建,台湾 8·8 水灾灾后部落重建 1000 余户,西藏牧民定居房等多项工作。

  谢英俊的下一步计划还是主做农村的项目。他笑谈自己是有 野心 的,在过去的十多

年,他一直在为 70%

人类的居所 进行工作。这个工作听起来太宏大了,但是记者仔细想

了想,也对,因为 70%人类的居所,是建筑专业几乎没有涉及的普通居民乃至乡村的居
住环境,也正是谢英俊在为之努力的。他说:现在农村的建筑量应该比城市还要大,现在
的政策也慢慢向农村倾斜,过去被遗忘的区块正在受到更多的关注,这方面的投入也会
越来越大。所以接下来会很忙。

  不少人将谢英俊的工作解释为一种 对弱势群体的关怀 ,甚至用杜甫的一句诗词来

——“

形容他所从事工作的伟大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面对这样的褒奖,

他觉得很不好意思。他笑着对记者说: 我想如果没有新的技术加入,我再怎么想为农民
建房也是做不到,所以我想我们在专业技术方面有所突破,那才是最核心的内容。我们能
提供高质量低价格的材料,提供简便的建造方法,真正能够帮助灾区民众,帮助更多农
民,让他们可以盖一个安全、漂亮的房子,尤其是他可以很骄傲地跟诸位讲,这个房子是

他自己做的。

  采访过后,记者觉得谢英俊的言谈举止就像乡村的土地,踏实且厚重。从童年与原住
民的接触,到对少数民族居住文化的理解,从小时候由于台风侵袭而不得不修房子的经
历,到对建筑防风、抗震的重要性的认识,从建筑专业的学习,到经历少数民族部族重建
后的反思,从工程兵的实地工作经验,到手把手教农民如何盖房子,他人生中的每一次
转折似乎都是水到渠成,没有刻意的追逐却离自己的目标越来越近。十几年来,谢英俊扎
进乡村,踏踏实实地走着自己的路,一个又一个村地推广自己的理念,一组又一组房屋

地设计,一组又一组钢架地安装。他把自己的工作室命名为 第三工作室 ,他希望自己可
以为乡村建筑走出一条既不现代也不传统的第三条路。

   造房子 原本就是

  乡村生活的一部分

  记者:可以谈谈您的童年经历吗?

  谢英俊:父亲在电力公司工作,我家常年居住在山区,我出生在原住民的部落里,
小时候住在花莲,也是和少数民族居住在一起。那个地方经常有台风、地震,整天都在摇
晃。自然灾害对我们那个地方的人来讲是常态,台风一来,房子就刮掉了,台风一走,各
家各户敲敲打打补房子。一些原住民的房子被台风吹歪了,村里的居民一起动手,把房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