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ground image

 

   张永和没有想到的是,中国后来冒出了各种有外号的著名建筑: 哪想到,现在的
中国建筑比当时怪太多了。现在可能倒过来,满大街都是非常建筑,我们在做的才是一种

正常的建筑。

 

   中国当下的建筑太过怪异,张永和面对的业主也经常对 亮点 二字有要求。业主们

看到他的设计,总是问: 你的设计为什么没有让我们眼前一亮? 张永和面对这种问题

直挠脑袋: 我也不知道。我特别有一个冲动,就是打开一个电灯让他眼前亮一下,把这

问题解决了。
    

说到设计,张永和的第一个问题是: 设计的目的是什么?是跟艺术不同的。这一点常

常被混淆。艺术家自己觉得都能做设计,设计师去羡慕艺术家,这就有点不对。每个设计

都使我们一次又一次反思,设计干什么?

 

   张永和的答案是: 设计是个有用的东西。第一个目的很简单,使咱们的生活稍微改

善一点,有些很具体的问题需要解决。这跟艺术不一样。挂毛巾的棍儿离墙近离手远,让

人每天用得都觉得不对劲,这才是张永和眼里的 设计问题 。
    

有了这个哲学之后,张永和对当下中国的某些建筑看法就很清晰: 房子是要被使用

的,我对中国对奇观性、地标性建筑的热衷十分警惕。不应是为了设计而设计。设计,是因

为在那种情况下必须设计。它不是锦上添花,不是商场里那些没有太多意义的选择。
    

他更愿意把设计和生活、过日子相联系: 过日子不是老要眼前亮一下,很多事情我们

要做,体验到生活的一份愉悦。 他觉得理想的城市图景也跟生活有关: 早晨起来一下楼,
随便吃点油条豆浆,过马路就上班了。享受在街上偶然购物的乐趣,有店打折就捞点便宜
货,不是开个大汽车到购物中心狂买一小时然后吃一礼拜冰冻食品。到了晚上 12 点,想

下楼吃碗面就能吃到。
    张永和给用友软件园 I 号研发中心设计办公楼,先去研究程序员的工作方式,发现他

” “

们经常要加班。张永和的第一个目的就是 让人多出来走动 : 但建筑师不能嚷嚷让人出

来,只能用设计让他愿意出来。 他参考了北京四合院的原理,室内外空间的融合,为居
民提供了一个接近大自然的环境,引导人出来。最终的设计方案是:只有三层,进深很浅,
保证自然通风和日照条件;研发中心由三栋相互连通的建筑构成,两个主要的院落坐落
在这三个建筑之间,还零散有些不同高度的小院子和天台。结果是,程序员们真的愿意多

出来,散步、做操。这让张永和很得意: 这个事情软也软,真的是有用的,有益人的健康。

说明设计成功了。

为 文革 设计 十年大事记馆

    今年是张永和父亲张开济诞辰一百周年,他还专门写了文章回忆父亲对自己的教育,
他的确是因为父亲才学了建筑。1977 年刚恢复高考,张永和选专业,想学油画无奈画得
太差,数理化又不好学不了理工科。父亲建议他也学建筑:不用画得太好,也不要太多数
理化知识。张永和就报考了父亲的母校南京工学院(原中央大学工学院,现东南大学),
结果真的中了。
    尽管子承父业,但张永和和父亲的理念却不尽相同。甚至《东方之子》去拍摄张开济的

素材,张永和直接对着镜头说: 我和父亲除了面貌像外,建筑理念都不相同。 当记者问

及和父亲的分歧时,张永和这样概括: 中国的教育体制实际上是属于古典建筑,而我在

美国接受的是现代建筑的教育,是本质上的差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