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ground image

洛书的灵柩回莆田,为其下葬,顾定芳还出资购田给郑洛书子女,为解决其今后的生计。
多好的好人,真是不多见,写他一笔我很开心,但是这牌坊可惜也肯定不是他的,只能
一样暂时放一下,来看第三位。

  今日的大夫坊

  顾定芳有一个儿子叫顾从礼,字汝有。人常说; 上代积德,下代有福 ,这是不是在
宣传迷信?我认为不一定,它们之间有一定的内在关系,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有
好的家教、有好的榜样,出来的孩子好的多,顾从礼就是一个。

  顾从礼被嘉靖皇帝看中,命他参加制定宫廷礼仪制度,选编善书目录等工作,后又
受太仆寺丞、光禄寺少卿,加四品衔,此人已经达到中大夫了。

  顾从礼也为上海县做了好事而流传于世;嘉靖三十二年(1553 年)倭寇入侵上海后,小

南门被毁,顾从礼出资 四千石 修复,这是有记载的。

  那么中大夫坊应该是为顾从礼建的,但是《同治上海县志》记录大夫坊是顾英建的,
这样问题就来了;顾英不是中大夫,哪来的中大夫坊?因为没有照片为证,也没有资料
佐证,就成为一个悬案,谁也解不了。

  我放开去想象,《同治上海县志》应该不会错,尽管它也会出问题,因为县志编写是
代表一些人利益的。但是,如果它也不能相信,那么就没有可以相信的底线了,所以,顾
英建了一个牌坊也很正常。但是后代的官越做越大,到曾孙时做到了中大夫,人们就着大
的叫,成为了中大夫坊。就像现代人做了科长,大家叫他科长,当他升为处长时,就叫他
处长,也不敢再叫他科长了一样道理。

  大夫坊的故事给我很大的启示;首先,现有的大夫坊按趋势来看也不会太长,这是无
可奈何的,记录一下没有什么坏处,他们的故事很多人已经不知道了,讲一讲更有好处。
其次,如果当时记录更详细一点,就不会成为悬案,因为这些都是历史的积淀,是上海
人的骄傲,不能让它流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