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ground image

的危险性,从这个意义上说,平均移动线理论还是一种非常可取的技术分析手段。
  用三种方法过滤杂讯
  如果以每一次股票和移动平均线的碰撞,都视为均线理论的一次交易机会,那么,在
使用均线的时候,就会产生很多的

“杂讯”。如果严格按照纪律,在每次“杂讯”发生时都进行

操作,那么,交易成本会很快侵蚀完本金。
  首先,我们可以用短期平均移动线和长期移动平均线的关系来消除一部分杂讯。一般正
确的方法是用短期均线和长期均线的交叉来进行操作,实务中可用

5 天移动平均线和 30 天

平均移动线的交叉

(俗称“金叉”和“死叉”)来进行操作,如果 5 天平均移动线上穿 30 天平均

移动线,就是买入信号,如果

5 天平均移动线下穿 30 日平均移动线,就是抛出信号。用此

方法,至少可以过滤掉

50%的杂讯。

  第二种方法,我们姑且取名

“试错法”,这个办法的灵感来源于一个香港赌马的故事(见

故事链接

)。

  对于移动平均线理论的运用,也可以借鉴这一方法。在一二个很清晰的买入卖出信号出
现后,往往会出现好几次

“骗线”,当然,这不是有谁有意这样糊弄交易者,而是均线理论

本身的特点使然。在这个时候,如果放过几次骗线的信号,接下来出现

“骗线”的概率就会大

大减少。例如,对近期的大盘行情如果以

5 天平均移动线和 10 天平均移动线作为一个均线

组合进行观察,就会发现,在印花税行情后,上证指数一路下跌,到

6 月底,出现了一次

均线金叉,即为买入信号,但是没有几天,大盘又掉头向下,形成了一次骗线

;可是,空头

并没有持续多久,在

7 月 8 日,5 日和 10 日均线又形成一个金叉,但是这也是一个“骗线”

……直到 8 月 8 日,均线系统一直在上证指数上下 300 点的区域缠绕,形成了三次失败的
金叉和三次失败的死叉,这在上证指数历史上也是不多见的,所以,如果我们能够放过几

“骗线”,等待第四次趋势形成的时候,放胆杀进去,可能距离胜利就不远了(见附图)。但

是现在均线显示大盘向下,还应该耐心等待。
  当然,在实战中,最为麻烦的是,你事前不知道均线系统哪次是真的会有一波行情,
哪次会是一次失败的

“骗线”。统计表明,在大的波段完成后,即均线系统非常有效地运作几

次后,往往会有一段时间出现均线缠绕的

“骗线”,反之,在反复出现“骗线”的时候,操作

者应该十分小心,在均线系统反复折磨你之后,就极有可能出现一波很清晰地向上或者向
下行情,目前的行情正处在这样的阶段中。
  十多年前,有一个平均移动线研究高手刘粮库

(笔名良苦),曾经提出了一个有名的操

作规则,叫

“乱型不做”,即在均线缠绕行情中,尽量少操作。这个法则现在看来实用效果未

必很好,因为在移动平均线的交易规则中,事实上事前是不知道每一波行情最后能够发展
到什么地步的,但是,刘粮库提出的这个观点,在实战中还是应该作为操作者的一个重要
参考。其思想的精神实质在于,在看不清楚未来趋势的基础上,还是忍一忍,少动为妙,机
会将来有得是。
  对于杂讯,还有第三种方法。事实上,我们每天在股市中的操作不可能处于一个很封闭
的环境中,会接受各方面的信息,对我们的情绪产生一定的影响,尤其是在信息充分发达
的现代社会。在这些信息包围中,实际上,可以形成一股我们姑且唤作

“气场”的信息环境,

这种环境在很多场合可以帮助我们大致判断大盘走势,如果这个气场明显和最近移动平均
线所显示的信号相背离,那么,我们还是有机会按照基本面进行一定修正的。
  当然,过滤移动平均线系统

“骗线”杂讯的方法应该还有许多,事实上,在均线理论的

实务探索中,这个理论的发展过程就是对付

“骗线”的历程,相信人们还会发现出各种各样

的对付骗线的方法,而每一个方法的发现,都是可以提升移动平均线均线理论获胜概率的
一小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