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ground image

政策,一手将核电从冬天直接推到了夏天,这是一次

“质”级的跨度飞跃。于是,在核电

建设这席饕餮盛宴呈于眼前时,我们追溯到政策最大受益者中核集团

——这家“头号央企”,

在国资委中央企业名录中排在第一位的集团。

中核集团曾经蒙着一层神秘的面纱,这家和中国核工业共同成长了

54 年的公司,研制

出了中国第一枚原子弹、氢弹,以及第一艘核潜艇,是家负有特殊使命的公司。

而现在,中核集团正被这几股思潮裹挟着:作为我国核电站的主要投资方和业主,在

重大的政策利好面前如何发挥优势?作为我国唯一拥有完整核科技工业体系的集团,如何
完成产业链上的最优配置?作为我国核应用技术的原创企业,如何在市场上找到定位?

坐在《英才》记者面前的康日新首先讲述自己最初始的思路:

“为了国家安全去考虑问题

的时候,我们不能说自己是一个企业,即使作为企业也是不讲价钱、不讲效益的;当我们把
自己当一个企业的时候,就必须考虑自己的经济效益,我们任何一个投资都是要效益的,
没有效益我不干。

其实,自

2003 年 9 月任中核集团总经理以来,康日新已经努力将中核集团推向市场,

只是当时国家的产业政策并不明晰,

“原来一个核电项目都批不下来,我们发展就是靠民

品。

”但康日新所带来的企业战略上的变革和初步积累,或许能让中核集团实现与政策的快

速对接。

战略转身

 利润放大

谁也想不到的是

“核电从数九寒天一下子就到了三伏天”。

如果站在行业的角度探寻核工业的起承转折,其艰难是外界不可想象的。

每个历史发展阶段都打上当时政治环境、经济环境的烙印,中核集团作为国家国防科技

工业部门之一,这些印记对其来说是独一无二的。中核集团的历程可以说与中国核工业的发
展画上等号。

“以军为主”的方针,自我国有核工业伊始,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都是不可撼动的铁律。当

时看这是必要的,但实践表明,核工业建设如果只搞军用,不搞民用,必然路子越走越窄。

于是,在

1979 年 4 月,中核集团前身——二机部召开工作会议,着重研究工作重点转

移,提出了要积极发展核电和推广同位素与其他核技术的应用。

1981 年 3 月,在国务院及

国防科工委的领导下,正式提出了

“核工业应在保证军用的前提下,把重点转移到为国民经

济利用上来

”的发展方针。

由此拉开了中国核工业变革的幕布,

 “军民结合”、“保军转民”成为变革的主导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