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ground image

在村口或村外的山冈、河岸等地势险要之处。

  这些年,碉楼早已失去原有的功能,留存下来的是更多的美学价值。虽然尘封已久的
碉楼一个个被打开,却没有找到碉楼的任何设计图纸。

   像岘冈镇的瑞石楼、升峰楼比例匀称、结构复杂、做工精细,符合西方建筑范式中碉
楼的设计,很可能是华侨从国外或香港带回设计图纸,交给工匠作为施工的参考。也有人
说,碉楼是靠侨民在地上、墙壁上比比划划画出图样,边施工、边指导亲朋好友建造的。第

’ ”

三种说法就是华侨和工匠们 联合创作 。 许源景说。

  不管怎样建造,学者们惊奇地发现,与上海、广州等城市的西方建筑不同,开平碉楼
不是西方列强硬性移植和强加,而是当地民众自动接受外来文化的见证。

  像当地比较有名的立园就杂糅了众多建筑风格。这座根据当时国外明信片设计出图纸,
画出外观图的碉楼,廊柱取古罗马式,燕子窝取英国城堡式,拱券取伊斯兰式,楼顶按

拜占庭的穹隆顶设计, 充分体现了碉楼的独特性。

  在许源景看来,虽然碉楼建造的时间并不算长,但作为特殊时期的独特建筑,开平
碉楼记载着一个个华侨家庭或家族的兴衰,至今还维系着源于当地而延伸到世界各地的
乡情和传统。目前开平有 65 万人口,在海外的乡亲则有 75

万之众。 每一个家庭后面都有

一个故事,在开平承载这些故事的就是碉楼。它也是侨乡人家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是他们的精神家园。

但事实上,现存的 1833 座碉楼数量多、分散广,维护和开发难度很大。

 

申遗成功 维护成难题

2007

年,广东 开平碉楼与村落 被正式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成为中国第 35 处

世界文化遗产。中国由此诞生了首个华侨文化的世界文化遗产项目。

为了便于管理,2008 年 1 月底,开平市文物局成立,成为广东省第一个在县级市成

立的文物行政管理机构。 虽然成立了专门机构,可经过百年变迁,许多碉楼早已人去楼

空、破败不堪,需要大量的资金维修。开平市文物局吴股长对笔者说,开平市已重新编制

《开平碉楼与村落保护规划》,广东省、江门、开平市三级政府和上级有关部门投入近 2 亿

元,对近 300 座重点碉楼进行了维修保护,国家文物局已将开平碉楼与村落保护资金列

入 十二五 规划。

申遗成功后,拥有碉楼产权的海外华人华侨曾主动提出将碉楼委托政府管理,但托

管后的维护资金投入巨大,让当地政府十分为难。根据开平市统计,列入重点和亟待保护
的一、二级碉楼达到 501 座,保护经费约需 2.8 亿元,除了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开平碉楼
与村落专项基金承担的 5000 万元,资金缺口仍有 2.3 亿元。

最终,当地政府将主要精力放在马降龙村落群、自力村村落与方氏村落、锦江里村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