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ground image

  如果追踪植物学的历史,原产地位于中亚热带的法国梧桐何时移居苏稽,并且独木
成林,长成参天大树?或许其中也有不为人知的故事。

  苏稽古镇的兴盛,与丝绸业的繁荣及河运发达密切相关。苏稽自古物产丰饶,谈到其

” “

特产,当说 嘉定大绸 。乐山丝织业历史悠久,唐代已有 水波绫 、乌头绫 等名特产品。

清代初年,苏稽丝绸业兴起,所产土绸 俗谓之邓阳绸 ,再待发展嬗变,便成为著名的

嘉定大绸 。

   嘉定大绸 以当地产素丝为原料,采用传统 水织法 以木机织成,密致绵软,透气
凉爽。到近代已远销南洋及欧美。由于丝绸畅销,苏稽一带成为丝绸业的重要产地。民国时,
苏稽四乡居民约八百户,就有五百余户从事丝绸纺织业,号称嘉州丝绸之乡。

  乐山学者唐长寿先生考证认为, 嘉定大绸 外销多由马帮取道南方丝绸之路。近代苏
稽马家做大烟生意,自组马帮,便以丝绸走此道换取烟土牟利。也由于此,苏稽一带烟毒
流害。黄炎培路经此地,触景生情,赋词道:滑竿儿,来去匆匆,十个劳工,九个烟容。
临上征途吸一筒,算流差命合穷。君休问,西场水口,百盏灯红。

  虽说车辚辚、马萧萧的喧嚣景象已归入历史烟尘,可 丝绸之乡 的印记还是得以些许
延续,今天的苏稽仍保留着一个蚕桑村,同码头古井一道,讲述着那些丝绸之路的繁荣
记忆。

  镇上的杨码头,留有三座清末古宅,分别为陈氏宅、梁氏宅、谢氏宅,三宅正对峨眉
河,且皆修建有渡口码头,每个码头边均有掘井以便清洗丝绸。苏稽丝织业与水运业相生。
据当地人介绍,这里的房屋大多是由本地富商所建,但历经岁月的风霜,有的老建筑已
经几易其主。四合院门口,3 个码头出口石台阶直到水面,呈半圆形,越往下直径越大,
原本平整的台阶上早已刻下码头工人深深的脚印。它记下了码头曾经的繁荣,也记载了码
头工人的艰辛与苦难。

  苏稽码头风韵别具,叫人流连忘返,古桥风姿绰约,幽幽不语。遥想当年,镇上商旅
塞途,驿马驰行,而无一桥勾连河道两岸。过往行人,唯有木船摆渡,逢年过节,或是赶
场,渡口繁忙而引发超载,船翻人亡时有发生。清代咸丰六年,嘉定父母官体恤民情,在
峨眉河上建起一座漫水石桥,从此车马交通顺畅。

  时至今日,站在桥上,人流仍是熙熙攘攘,繁华依旧。全桥均用雅石筑成,所用雅石
大者,长五、六米,重约五吨。如此之巨,可想见当时从青衣江船运而下的壮观景象。细细
算来,此桥还是乐山境内最长的古桥。今天的古桥繁华依旧,苏稽人日日行走于上而习以
为常。

  千年古镇,诗情画意

  沿峨眉河顺流而上, 峨眉绿道 掩映在金灿灿的油菜花丛中。黑色路面,游人绿道,
兼具旅游、散步、骑游等功能。这样的高等级绿道,在四川盆地郊区,并不多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