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ground image

  1)

国内的旧建筑改造主要还局限于简单的维修、翻新上,其指导思想在 整旧如旧、整

旧如新 两条道路上。改造理念重视建筑形象的完整与统一,却直接威胁到了旧建筑的历
史原真性与可读性,带来整体的贬值。

  2)西方的旧建筑改造思想呈现出了多元化趋势,实践则打上各种风格流派的烙印。但

”  “ 

”  “

人们在借鉴过程中急功近利,仅着眼于形态上的模仿,虽然也在强调 对比 、 虚化 、 

”  “ 

”  “

” 

无形 、 通透 、 消解 等方式,但限于建筑手法,连方法论都谈不上,更不用说通过
这些外在的状态,去追求内在意念上的乃至观念上对于传统的理解和突破了。

  旧建筑改造呈现的问题与困惑,既是因为缺乏现代意义上旧建筑改造的历史经验与
系统理论指导,也有公众审美水平的限制。从而使目标追寻及代表立场的有所不同而面临
着诸多矛盾,无从平衡各方面的利益。需要指出的是,国家已经敲响了环境危机的警钟,
以此为契机,在生态语境下实现对形而上学的价值观的重构,为旧建筑改造与设计创新
提供评判的准则,这对于城市的未来发展有着深刻的社会影响,尤其在中国现阶段旧建
筑改造价值本质迷失的背景下更具有特殊的意义。

  3 旧建筑改造对生态系统和美学价值的适应性

  3.1 旧建筑改造的生态意义

  1)旧建筑的再利用就是节约能源和资源的再利用。

  2)旧建筑的更新避免了建筑垃圾的产生, 从而减少了对环境的不良影响。

  3)旧建筑的更新改造, 丰富了现代城市的社会生态。

  3.2 旧建筑的美学特征

  3.2.1 环境美的综合性

   同一地区所采用的结构方法和地方建筑材料基本相同,这不仅使建筑物的体形和外观
保持着统一和谐的风格,甚至连色彩、质感乃至细部处理都十分接近,从而在整体布局上
取得了完整的和谐与统一。旧建筑群作为城市肌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构成了一种洋溢着生
命气息和生活朝气的旧建筑综合美。

  3.2.2 物质与精神功利性

  旧建筑作为社会实践的创造物,体现了美与功利的一体化,美与效益的相互融合。在
物质功利性方面,早期工业建筑简洁、清晰的艺术品质下,实际上体现了功能需求和内在
的逻辑秩序;在精神功利方面,构成环境景观的人工元素是为了满足人们的精神需要而
存在的,比如雕塑对于人的心理需求有实用性的满足。

  3.2.3 生活美与艺术美的双重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