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ground image

合的问题,并为地面创造了开敞空间。追溯我国的地下土地利用,当推富于地域特点的黄
土高原的窑洞,利用当地土质的疏松与干燥,施工的经济与简便,建成后,冬暖夏凉,
不仅节地而且节能。随着经济的发展,出现的地下商城已显示了一定的规模和水平,上海、
吉林、长春、哈尔滨都相继出现。地下商城与地下交通的开发,应运而生的是地下步行街的
出现,使人们领略到地下购物的精彩。最常见的还是地下车库,几乎所有的住宅小区都有,

常伴有人防功能,设计师考虑到 平战结合 的特点,这些地下车库既是和平时代大家停

 

放私家车的车库,又是战乱时期的物资库、人员掩蔽所,可谓一举两得。

  3

 

、避难型建筑

  日本是一个地震多发国,曾经有许多建筑被毁,许多人在地震中遇难,日本政府加
强对地震的防范意识,颁布了《建筑基准法》,日本的高层建筑必须能抵御里氏 7 级的强

烈地震,日本防震有一个基本原则,就是 学校是第一避难所 ,所有的房子都可以倒,
学校的房子不能倒。为什么日本会把学校作为第一避难场所,这要从 1923 年的那一场关
东大地震说起。当时的日本学校建筑大多是砖木结构,与现在中国部分农村学校的情况相
似。但是,关东大地震导致不少学校教学楼倒塌,学生集体遇难。当时的日本政府从中吸

取了教训,以 学生的生命维系着国家未来 为最高原则,规定学校教学楼必须使用钢筋
混凝土结构,而在当时,钢筋混凝土结构是最新的建筑模式。从那时开始,学校便成为每
一个地方最坚同的建筑,自然也成为了地震后灾民的第一避难场所。汶川强震给灾区中小
学牛造成重大人员伤亡的残酷现实,无疑能够促使我们从此把学校足第一避难所的理念
铭记在心。专家指出:学校和医院都是孩子、病人这些弱势群体呆的地方。我们应该进一步
提高学校、医院以及生命线工程的抗震设防标准等级。中小学和医院的人员相对集中,把
它们作为应急避难所来设计,这样即使其他房屋被毁了,我们的孩子是安全的,病人是
安全的,医院还可以在灾害发生后及时救助伤员,学校可以成为大家的抗震避难场所。另

 

外建筑物内可考虑设 户内抗震避难区 增强建筑的避难功能。

  4

 

、数字化建筑

  随着科技的发展,高速变革的网络时代、迅猛发展的计算机技术、建筑产业的异军突

起,无不推动着数字化建筑的进程。中国加入 WTO”“

十一五 计划,北京奥运等数千亿美

 

元的商机使中国的智能化建筑成为世界建筑业的焦点。

  今天,在现代化城市中,出现了越来越多的智能建筑群和具备了 智能建筑 特点的
现代化居住小区。可以设想,在将住宅、社区、医院、银行、学校、超市、购物中心等所有智能

”“

”“

建筑通过信息网络连接形成 数字化城市 信息平台之上的 智能建筑 智能小区 智能住

”“

” “

宅 ,与现在的 智能建筑 智能小区 或 智能住宅 有多大差别,这些可以预见的前景,

 

预示着 智能建筑 具有极其广阔的发展领域。

  智能建筑及相关产业的发展、国内近几年智能建筑的发展,已经带动和促进了相关行
业的发展,成为高新技术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智能建筑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智能建筑领域
的持续扩展将会使相关的产、规模不断壮大。现在的建筑数字化、智能化日新月异,可视对
讲系统、指纹门禁控制系统、智能窗帘及遮阳系统、远程抄表计费系统,电子银行、网上购

 

物使现代人足不出户就体验到一日千里、放眼世界的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