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ground image

目标消费群体的品牌形象。如果所针对的群体过于狭窄而无法支撑企业的盈利
需求,企业资金链迟早会断裂,品牌运作就难免失败。

由于缺乏自己的葡萄酒文化和历史,中国一直没有主流的葡萄酒消费形

态。如果白酒是在政商务宴请中喝面子,啤酒是在朋友聚饮中喝豪爽,那么葡
萄酒的主流消费形态究竟是什么?浪漫和情调?或是品味和高雅?或是健康
和美容?还是干脆就是白酒消费的替代?不可否认,这些消费形式都存在,
但又都不是主流。没有一种主流的消费形态,品牌价值就难以提炼。一些酒商
试图从西方葡萄酒文化的角度去挖掘品牌价值,但事实情况是,不要说广大
群众听不懂,就是懂一点葡萄酒的消费者,他们的认识也是参差不齐,有的
认产区,有的认年份,有的认葡萄品种,有的认法定分级。无论从哪个角度去

寻找诉求,能够引起共鸣的也只是 懂酒人群 的一部分,也就是小众当中的
小众。请问,有哪个葡萄酒企业真正找到了品牌的核心价值?君不见长城葡萄
酒天天忙着做商超促销和买断酒店?君不见消费者在商场里选购张裕解百纳

的时候,竟然不知道 解百纳 和其他干红有何不不同?不是国内企业没文化 ,
而是他们没法和消费者讲文化。
第四、品牌推广效果不佳:大众传播成本太高,小众推广效率太低。

传播推广,要讲精准投放,要讲千人成本。然而作为一种小众酒,进口葡

萄酒的目标消费群过于分散。也许,他们的文化程度都会比较高,也许,他们
多半都在写字楼,机关单位里,可是,过低的消费人口密度决定了,在中国
的大部分城市,很难找到一种合算的大众传播手段。在尝试了多种推广方式之
后酒商们发现,还是组织品酒会、搞搞会员制营销、参加葡萄酒展会比较合算。
这些方法虽然有效,但仅针对葡萄酒爱好者这个小众群体,注定只能做到逐
个培养,缓慢发展,远达不到品牌运作的速度需求。可以这样总结:大众传播
成本太高,小众传播效率又太低。
第五、没有成功案例可以借鉴

模仿,是最简单的成功方式。然而中国的进口酒商却找不到榜样可以借鉴。

西方的市场环境和酒文化与中国不同,照搬他们的营销模式必然水土不服。而
国产葡萄酒的成功路径,则同样是无法模仿。国产葡萄酒针对的是大众消费群
体,通过牢牢掌控传统渠道来培育消费者,造就品牌知名度。进口酒商从来就
不具备渠道的优势,如果进入传统渠道去和国产酒厮杀,无异于以卵击石。

也许你要说,卡斯特和拉菲不是成功了?事实上卡斯特的成功,很大程

度上是得益于其对张裕强势渠道的嫁接,是拥有成熟产业链的张裕进行渠道
驱动品牌的成功,而不是卡斯特自身品牌运作的成功。至于拉菲,这个法国五
大名庄之首,全球顶级酒庄,就像 LV,劳斯莱斯一样,他们在中国的成功离
不开国际顶级奢侈品的血统。这两个品牌的成功之路,虽有值得学习之处,却
不具备可复制性。

对症下药

从大环境来看,对进口葡萄酒而言,想要通过高投入实现品牌快速扩张 ,

时机尚不成熟。否则,国外的大型酒业集团也不会一边高喊中国市场前途无量,
一边按兵不动等待时机。不过无需悲观,近几年我国葡萄酒消费量的年平均增
长速度均在 20%以上,其中进口酒的增幅更是在 40%以上。在一些大城市比
如上海、广州、深圳,葡萄酒的发展尤其迅猛,已显现出流行性的趋势,像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