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ground image

承担大量的政策性任务,伴随着国家政策性银行的设立,尽管国有商业银行的政策性任
务有所减轻,但国有商业银行承担的政策性任务仍很重。

  3.国有企业的改革。我国国有企业由于产权不明晰,在传统体制惯性的影响下,改革
进展缓慢,绝大多数企业经营机制尚未发生根本转变,没有形成自我约束、自我发展的经
营机制。加之国有企业经营者的权力和责任处于极不对称状态,导致其对企业经营漠不关
心,更有甚者,以权谋私,大量侵吞国有资产。同时,国家对国有企业的经营缺乏有效的
控制手段,企业经营缺乏内在动力和压力,导致国有企业预算约束软化,形成大面积亏
损的局面。而国有商业银行又是国有企业的最大债权人,国有企业与国有商业银行之间的
借贷关系,使得国有商业银行的改革与国有企业的改革紧紧地绑在一起。因此,国有企业
改革不能推进,国有企业不能走向市场,国有商业银行改革也难以推进,国有商业银行
也难以走向市场。

  4.银行缺乏内控机制,使不良贷款逐年积累。国有商业银行面临的风险,是社会和经
济发展过程中诸多矛盾的综合反映,但银行自身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如果有健全的商
业银行管理制度,实行严格的内控机制,则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消解和阻止银行不良贷款
的增加。同国有企业一样,国有商业银行内部未能建立有效的风险约束与激励机制。加之,
银行经营者的利益与银行经营状况没多大关联,经营好,不良资产少,并不体现为个人
收益状况的改善;经营差,资产流失,风险加大,损失由国家负担,惩罚措施落实不到
个人头上,经营者对于逆经济原则的行为并没有强烈的规避意识。另一方面,政府与国有
商业银行之间是一种委托代理关系,委托代理的链条很长,在所有者缺位的背景下,委
托代理成本费用很高,道德风险无处不在,违规经营、绕规模放款现象普遍。

  三、我国国有商业银行风险防范机制的完善和改革

  1.进行股份制改造,实现股权结构多元化,建立明晰的产权管理关系。股份制是市场
经济高度发展的必然产物,是现代最具有代表性的产权体制和企业组织形式。股份制是我
国市场经济体制下银行产权模式的最佳选择,也应成为国有商业银行产权转换的主要方
向。2002 年 2 月,全国金融工作会议提出,国有商业银行要建立良好公司治理机制和进行
股份制改革。十六届三中全会进一步明确,选择有条件的国有商业银行实行股份制改造,
加快处置不良资产,充实资本金,创造条件上市。走股份制改造之路,是当前国有商业银
行走出所面临困境的战略选择。同时,股份制改革也是解决所有者缺位问题的客观要求。
国有商业银行实行股份制,可以比较有效地理顺国有产权关系,重新定位其与国家有关
部门的关系,彻底消除行政干预,国家作为大股东只能以股东身份发挥作用,真正实行
政银分离和所有权与经营权相分离,引进国外

投资

者,建立多元投资主体制和现代法人

治理制,建立明晰的产权管理关系,这也是当今国际性大型商业银行的企业组织与管理
的主要形式。

  2.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健全国有商业银行公司治理框架。国有商业银行通过股份化,
实现银行产权主体多元化,为银行的所有权、法人财产控制权及监督权的人格化奠定制度
基础,这是银行实现有效公司治理不可或缺的前提。首先,国有商业银行应按照股份制要
求建立科学的法人治理结构,即体现资本所有权的股东大会、体现公司法人财产控制权的
董事会和体现经营管理权的高级管理层。股东大会是公司的最高权力机构,董事会是公司
的最高决策机构,高级管理层是公司经营管理活动的执行指挥中心,实行决策权、执行权
与监督权"三权分立,相互制衡"的运作机制。

 

  内部控制机制方面,初步建立了银行内部监督制度 各行都普遍设有稽核监察部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