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ground image

地基基础的设计应当根据建筑物的使用要求,结构型式和工地的土质条件,并结合现场

 

具体情况,在适用与经济的前提下,保证建筑物的主要承重结构 在正常使用过程中不发
生裂缝或损坏。设计人员应慎重对待工程勘查报告提供的地基承载力建议值,严格计算基

 

础的实际土压力,若对勘查报告的建议值有怀疑,可 以再做载荷试验验证。施工人员在
天然地基上建造大中型工程时,应复核设计地基承载力的合理性。一旦发生地基产生较大

 

的沉降或倾斜,必须立即停工,会同勘 查、设计和使用单位共同研究。采取必要措施,防
止地基和建筑物发生灾难性破坏。

4 地基基础工程施工工艺
4.1 人工挖孔灌注桩
1) 主要施工程序。场地平整放线、定桩位→浇垫层→架设支架,安装设备等→边挖边抽水
→桩孔周壁的清理→支撑护壁模板→浇灌一周护壁混凝土→拆模后继续下挖,支模,浇
护壁混凝土,循环作业→作扩大头,对桩孔验收→排除孔底积水,钢筋笼设置固定→浇
灌桩身混凝土。
2) 成孔工艺试验。挖孔桩在正式施工前应进行成孔工艺试验,数量不得少于两个,检验桩
侧壁土层有无坍塌缩孔、流泥、涌砂现象,混凝土护壁是否起到应有效果,桩端扩大头成
型能否符合设计要求。
3) 

 

桩距开挖顺序。当桩净距小于 2 倍桩径且小于 2. 5 m 时,应采用间隔开挖。排桩跳挖的

 

最小施工净距不得小于 4. 5 m

 

,待第一批桩浇灌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 60% 时,再开挖相

邻桩。
4) 挖孔方法。由人工从上至下逐层用锹镐进行,遇坚硬土层用风镐、锤钎破碎,遇孤石时
应由专业爆破人员采取可靠的爆破措施。爆破时应注意安全,防止炸坍护壁,设计建议优
先采用小剂量炸药多次爆破法进行。挖土次序为先中间后周边,按设计桩径加两倍护壁厚
度控制截面。
5) 

 

护壁。每节护壁长度为 1 000 mm

 

,应视现场挖孔情况而定。第一节护壁须高出地面 200 

mm,同时做护肩,第一节定位后安装护壁钢筋,支护壁模板,然后浇灌混凝土。护壁混

 

凝土强度达 5 MPa 以后,方可进行下层土方的开挖。护壁往下施工时,以每一节作为一
个施工周期,每浇筑完三节护壁,需校对桩中心位置及垂直度。
6) 钢筋笼制安。钢筋笼制作、安装、主筋接头错开 50% 

 

,螺旋箍筋每隔 1. 0   

~ 1. 5 m 与主

 

筋按梅花形用点焊固定,每隔 2 m 

 

加设一道加劲箍。对于长度大于 15 m 的钢筋笼可分段

制作,现场吊装就位时焊接,应采取措施将钢筋笼悬固在孔内正确位置及标高上。
7) 混凝土浇筑。浇筑前必须对成孔进行复测,不符合设计要求的及时处理; 浇筑混凝土时,
孔口处应设护口筒,灌注时尽量避免碰撞孔壁; 

 

灌注桩的混凝土灌注充盈系数不得小于 1. 

0

 

,混凝土坍落度控制在 80   

~ 100 mm; 浇注混凝土时应采用串筒,串筒末端离孔底高度

不得大于 2m,混凝土应连续浇筑,分层采用插入式振捣器振实; 混凝土浇筑完毕后进行
养护。
4.2 冲孔灌注桩
1) 设备及调试。钻孔机具及工艺的选择应根据桩型、钻孔深度、土层情况、泥浆排放及处理
等条件综合确定。
2) 护筒。施工前应定出施工所用护筒的规格数量并运到现场。护筒埋设应准确、稳定,护筒

 

中心与桩位中心的偏差不得大于 50 mm

 

。护筒埋设深度应超过杂填土埋藏深度 0. 2 m。护

筒周围应用粘性土分层回填夯实,并在开钻之前复核一次护筒的位置。
3) 

 

泥浆护壁。施工期间护筒内的泥浆面应高出地下水位 1. 0 m 以上,在受水位涨落影响时,

 

泥浆面应高出最高水位 1. 5 m 以上。在清孔过程中,应不断置换泥浆,直至浇注水下混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