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ground image

尔门则与华丽的釉面装饰相联系;兵马俑、石马石虎是秦汉陵墓建筑的艺术符号;哥特建
筑样式同样笼罩在拱顶和玻璃镶嵌的精美装饰下。这些艺术形式附着于建筑实体或以独立
的形式出现,与建筑形成有机的整体,并凸现出特有的艺术魅力,成为建筑历史的闪亮

  

标志。

  

  
  建筑艺术不仅是诸多艺术作品重要的物质载体,而且有实际的物化功能,时代的审
美取向和艺术思潮在建筑艺术创作中也有多方面的体现,建筑以其特有的物质功能和艺
术表现力,成为新时代有力的注脚,并逐渐发展成为当代公共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它

  

积极地影响了当代公共艺术的创作,完善着公共艺术的审美意义。

 

   1.3 

  

百分比艺术建筑

  在公共艺术融入城市建筑空间的具体实施过程中,欧美国家已有相当长时间的成熟

运作,在发展公共艺术的宏观规划机制上摸索并建立了 百分比艺术建筑 的作法,取得

  

了极大的成功。

   百分比艺术建筑 的基本涵义是:用艺术来从事环境建设,使艺术与周围环境融合,

因而形成一种新型的公众艺术。 百分比艺术建筑 的基本作法是:从中央政府到各级地方
政府,以有效的立法形式,规定在建设新建筑的时候,从公共工程建设总经费中提出若
干百分比作为艺术基金,它仅限于用作公共艺术品建设与创作的开支。这种作法好处在于,
依靠长期立法和政策的强制性保障,使公共艺术的建设实施资金有了非常稳定的保证,

  

从而使得城市公共艺术顺利健康的发展。
  法国早在 1951

年制定了 1%”法律,并在 1960 年后普遍施行,美国的公共艺术就是

在 百分比艺术计划 这一法律化形式的推动下逐步走向兴盛的。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
主要城市的建筑形式由以往注重立面建筑装饰的砖石低层建筑发展至国际风格的玻璃、钢

结构的高层建筑,建筑往上发展的同时建筑间留出了大量公共空地,在政府 百分比艺术

计划 的援助下,在州、市、社会团体的大力支持下,大批有代表性的公共艺术作品得以产

生,创造出美国现代城市新景观。美国各大城市里费城最早将 百分比艺术计划 法律化,
美国国家艺术基金会更于 1967 年成立。在整个 20 世纪 70 年代里,由国家艺术基金会配合
国家综合服务部开展公共艺术推广工作,在政府建设工程预算中拨出低额百份比用作公
共艺术基金,通常是建筑预算的 1%,由此 70 年代以后美国现代城市公共艺术如雨后春

  

笋般成长。

百分比艺术建筑 可以说明城市公共艺术的建设和发展在具体推广实施过程中,是与建

筑密切相连的,利用建筑工程的部分预算,通过政策和法律来保障公共艺术与城市建筑

  

空间环境的融合。
  2.

  

城市建筑公共艺术化的建筑形态选择

  2.1 

  

纯几何体

  勒 柯布西耶在《走向新建筑》中说: 所谓建筑就是集中在阳光下的三维形式的蕴蓄,
是一出精美的、壮丽的舞台剧。我们可以在阳光下看见物体,明暗对比浮现出它们的形状。
立方体、圆锥、球体、圆柱以及棱锥等都是原始形状,光使其形状突显出来。其形象是明确

的、可触摸的,没有模糊之处。因此那都是 完美的、最完美的形状 ,无论谁都无疑会同意

”  

这个看法,既使是儿童、粗人与哲学家。这也是造型艺术的本质条件。
  建筑空间形态利用纯几何形体来艺术表达,就是要利用准确规范的几何形体,通过
一定的数学法则,形成简洁纯净的建筑空间。几何形通常有正方形、菱形、长发形、圆形、扇
形、三角形、五角形、六角形等等,几何体通过重复、连接、分散、加减、分割、聚合、切削等设

计手法,进而组合衍生出更为复杂的建筑空间形态。纯几何体构建的 建筑化 的公共艺术
空间的平面、立面的形态都很规则,并且强调形体大面积的视觉效果,不作过多的细部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