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ground image

  3.现有课程模式的不足。随着工程建设从业人员市场准入制度的建立,工程造价课程

的有关内容已经成为从事工程建设的各类注册资

考试

§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部分。目前

高职院校的建筑类专业都非常重视工程造价课程的改革与建设,更多的学校则选择开设

工程造价专业(方向),但造价课程的设置及教学方法大多数仍还采用传统本科的教育

形式,即都是先介绍工程造价的一些基本知识,再介绍工程量清单和定额的内容,然后

才是工程计量、工程计价,最后是施工图预算编制的相关内容,这样的课程体系更多地强

调综合技能的形成,并不能满足造价行业对专项人才的需要。

  二、改革方向

  针对上述现状,高职院校应更注重对学生专业实践技能的培养,让学生毕业后能立

即胜任自己的岗位工作。这种能力的形成不单单只是喊两句口号,而应从课程本身入手,

在课程建设与改革的过程中就将能力的培养渗透其中,所以工程造价类课程应围绕高等

职业技术教育的 针对性、实用性、职业性 ,按 浅、精、新 的思路,突出岗位能力的培养。

因此,目前高职院校的建筑类专业都非常重视工程造价课程的改革与建设,但课程的设

置及内容的安排更多地注重综合能力的培养,往往忽略了综合能力形成有赖于各个专项

技能的掌握与运用,尤其通过企业走访与调研,企业最初往往更需要这样的人才,因此

掌握专项技能才是至关重要的,那么依托于专项技能而形成的综合能力才是可持续的。因

此,课程的建设与改革应根据企业对技能的需求不断进行调整,改进教学内容、教学方法

和教学手段,从而适应建筑市场对工程造价人才的需求。具体过程如下:

 三、具体模式

  1.以专业定位为基础的课程定位模式。建筑工程造价课程是重点培养学生具备必要的

工程预算知识、工程造价的编审能力和学后即用的上岗能力的一门课程,并为学生考取造

价员和国家注册造价师执业资格打下必备的基础。课程定位需要切合高职高专的人才培养

目标,同时更需要贴近实际工作岗位和市场需求。因此,课程改革之初,首先以专业定位

为核心,并以此为依托进行课程定位,在课程开发中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的专项技能,

并最终形成预算编制的基本能力。(如下图所示)

  2.建立以专项技能为基础的工程造价课程新模式。综合能力的形成必须以专项技能为

基础,工程造价这一工作岗位尤其强调这一点,过去片面地认为只要课程中涵盖整个岗

位能力的知识,就可以形成相应的岗位能力,但这样的岗位能力要么不够专,要么不够

精,只有真正依托于专项技能的课程模式才能使学生形成真正的可持

发展

能力,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