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ground image

比限值偏高[3] [4],许多设计往往紧扣轴压比限值,导致框架柱截面偏小。再加上楼板一
般与框架梁现浇,两者共同工作能力强,显著提高框架梁的抗弯刚度和抗弯承载力。
  产生未实现强柱弱梁屈服机制的原因:a.填充墙等非结构构件影响;b.楼板对框架梁
的承载力和刚度增大影响;c.框架梁跨度和荷载过大,使梁截面尺寸增大,梁端抗弯承
载力增大;d.梁端超配筋和钢筋实际强度超强;e.柱轴压比限值规定偏高,柱截面尺寸偏
小;f.柱最小配筋率和最小配箍率偏小;g.大震下结构受力状态与结构弹性受力状态存在
差异;h.梁柱可靠度的差异。
  (2)刚度突变造成。产生刚度突变的因素之一是填充墙。在框架结构设计中,填充墙
和隔墙只作为荷载参与结构计算,并且以周期折减系数的设定调整结构的总体刚度。实际
上不同材质填充墙或多或少具有一定的刚度和强度,布置密集时会产生较大的楼层刚度
和强度,而未设置填充墙的楼层层刚度则相对变小,形成柔弱层。震区中很多这样的低层
框架,由于底层为商铺或停车场,填充墙很少;而上部为旅馆或住宅,有较密集的填充
墙,这样就形成了上刚下柔的结构,使底层成为柔弱层,导致底层发生层屈服机制。
2.2 框架结构节点的破坏
  柱剪切破坏,梁柱节点区破坏,大多属于配箍不足,箍筋拉结或弯钩等构造措施不
足等原因造成,与欧洲规范 EN1998 对比[2],我国规范规定的最小配箍率可能也需要提
高[3] [4]。值得注意的是,在柱的强剪弱弯方面,即使柱端首先发生弯曲破坏而形成塑性
铰,巨大的轴压容易使钢筋混凝土压溃而发生剥离脱落(本次地震竖向振动很大),从
而严重削弱柱端的抗剪能力,而柱端出现塑性铰并不会减小其所受到的地震剪力,因而

容易引起剪切破坏。因此,需考虑压弯破坏对柱端抗剪承载力降低的影响充分保证 强剪

弱弯 。
2.3 框架结构底层柱顶的破坏
  框架底层柱顶破坏与薄弱层破坏有类似原因,最大不同在于柱根。当底层柱基础及地
梁有一定埋深、地面有回填土和建筑面层时,柱根部就不易发生弯曲破坏,框架柱只出现
底层柱顶端破坏。但由于填充墙有一定的刚度和强度,地震时对柱顶端产生偏心支撑的作
用,可能引起框架柱或节点的剪切破坏。按照规范要求,填充墙与框架应采用柔性连接,
但由于设计困难,施工难处理,多数工程没有这样做。
2.4 框架结构的楼梯破坏
  框架结构在楼梯设计时只考虑静荷载和活荷载的作用,目前使用较多的板式楼梯通
常只在梯板下配置受弯钢筋。但是,楼梯在地震中会起一定的支撑作用,承受地震产生的
拉力和压力,当地震较大、楼梯板配筋不足时,就会出现受拉屈服或拉断,受压时出现压
弯破坏。楼梯梁也会因楼梯的支撑作用而承担更多的地震作用,产生相应的破坏。
3 填充墙框架结构抗震性能
3.1 汶川地震中填充墙框架结构的破坏情况
  目前设计采用的结构分析方法对于填充墙所作的贡献通常用刚度增大系数体现,与地
震发生时结构所表现出的抗震性能有一定差异。地震作用下,填充墙与框架共同工作,一方
面墙体受到框架的约束,另一方面框架受到填充墙所提供的支撑作用。由于填充墙早期的
刚度大,吸收了较大的地震作用,而其强度相对较低,所以填充墙的震害重于框架梁柱。填充
墙的震害大部分是墙面产生单斜裂缝或者是交叉裂缝;在填充墙和框架梁界面上出现水平
裂缝的情况也较为普遍;当填充墙与框架梁柱缺少连接或连接很弱时,填充墙可能发生平
面外倒塌。由于框架变形属于剪切型,下部的层间位移大,填充墙的震害规律一般是上轻下
重,空心砌体墙重于实心砌体墙[5]。
  (1)填充墙沿竖向布置不均形成软弱层。底层作商业用途或停车场、上部作为住宅的
框架结构建筑物的底层遭受了不同程度的破坏。在这些框架结构中广泛的采用页岩空心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