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ground image

主要的是可以降低审计风险和规避法律责任。而重要性的判断与运用贯穿于审计程序的全
过程,在规划审计方案、评价审计结果时,都必须结合重要性概念来考虑财务报表总体错误

 

的影响。
  (一)

 

运用重要性原则的一般要求

  1、对重要性的评估需要运用专业判断。从重要性的定义,我们可以看出重要性的判断
离不开特定的环境。注册会计师在对某一企业进行审计时,必须根据该企业的环境,并考虑
其他因素,来合理地确定重要性水平。但不同的会计师得出的结果可能不一样,这是因为不

 

同的会计师对影响重要性的因素的判断存在差异。
  2、注册会计师在审计过程中应当运用重要性原则。一是为了提高审计效率。在现代经
济环境中,详细审计已经不可能,在抽样审计的前提下,注册会计师为做出抽样决策,肯定会
涉及重要性原则;二是为了保证审计质量。抽样审计下,注册会计师对未查部分是否正确承
担一定的风险,为保证审计质量,必须对重要性作出恰当的判断。所以,注册会计师在审计程
序的性质、时间和范围时,在评价审计结果时,

 

都需要运用重要性原则。

  (二)

 

金额与性质的考虑

  1、数量特征是以重要性水平来表示的,重要性水平可以分为客观重要性水平和主观重
要性水平。我们从上面对重要性的定义看,这个重要性是指客观存在的重要性。但是被审计
单位的会计报表由于受其资产总额、经济业务性质、内控情况等各种因素的影响,其客观存
在的重要性水平高低是千差万别不断变化的,具有不可确知性。

《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

第 1221 号――重要性》第五条指出:“

注册会计师应当运用职业判断确定重要性。注册会计

师对此所做的努力就是正确运用自己的专业判断,在对被审计单位充分了解的前提下,对重
要性水平进行主观的评估,并使这种主观评估的重要性水平尽可能地接近客观存在的重要
性水平。当评估的重要性水平接近客观的重要性水平时,审计风险就降低了。财务报表层次
的重要性水平通常采用固定比率法计算,可选择的判断基础包括总资产、净资产、销售收入、
净利润等汇总性财务数据,根据不同的方法计算出不同报表的重要性水平,注册会计师应该
选择一个较低的作为整个会计报表层次的重要性水平,

 

以降低审计风险。

  2、注意错报的性质。一般来说,金额大的错报比金额小的错报更重要,但在许多情况下,
某项错报从数量上看并不重要,但从其性质方面考虑,却可能是重要的。如:蓄意错报比相同
金额的笔误更重要,因为其涉及舞弊或违法行为;某数额不大的错报可能引起履行合同的义
务,以及某项原来认为不重要的错报,却影响到收益变动的趋势,如某项错报,使收益由每年
递增 1%变为本年下降 1%,就具有重要性。另外,小金额错报的累计,可能会对会计报表产生
重大影响,

 

注册会计师对此也应予以关注。

  (三)

 

两个层次重要性的考虑

  1、会计报表层次。由于独立审计的目的是对整体会计报表的合法性、公允性发表审计
意见,因此注册会计师必须对会计报表层次所能容忍的错报加以考虑,只有这样才能最终对

 

会计报表的合法、公允作出整体性的结论。
  2、账户和交易层次。由于会计报表所提供的信息是由各个账户和交易汇总而来,在评
价审计结果时,还要汇总各账户的错报数,然后将汇总数与重要性水平进行比较来决定审计
意见的类型。所以,注册会计师只有通过验证各账户和交易情况,才能得出会计报表合法、公

 

允的整体性结论。

 

  

 

  三、重要性与审计风险、审计证据的关系

 

  
  1、重要性与审计风险的关系。

《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 1221 号――重要性》第四

条指出:“在执行审计业务时,

注册会计师应当考虑重要性及其与审计风险的关系。 同时,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