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ground image

筑风格的中国美术学院南山路新校区俨然成了南线一景,国庆期间已经吸引了诸多游客
驻足观看并留影纪念。2003 月 10 日 8 日,刚刚回迁的美院也迎来了首批学子,更为南山
路增添不少艺术的生气。整体改造后的校园以开放、架空、复合构成的建筑群为主体,以网
格化的空间交通组织将核心建筑与周边各部分建筑联系起来,使校园具有复合、多义的空
间属性。据统计,改造后的新校园创作、教学空间,比原来整整增加了一倍。南山路校区将
成为中国美术学院的造型学院,着力打造具有传统优势的包括中国画系、书法系、版画系、
雕塑系等在内的各造型专业,以及新媒体系和美术史论系。中国美术学院院长许江在介绍
美院时说,这座水墨美院让人们整整企盼了三年。

  许江院长认为,当代中国都市建设的课题在于:一方面有效地发扬传统建筑的文化
因素,中国人所特有的家园感;另一方面又能针对都市建设的基本命题,合理解决各种
现实的功能要求。中国美术学院新校园的设计为这一难题的解决,提供了一个富有成效的
答卷。该设计尤其在一个具有传统人文与自然气息之地的大体量文化建筑方面,进行了有
意义的探索,其青砖黛瓦、浅白石柱的水墨韵味,体现了江南人文精神特质:设计中空间
结构的运营、底层通透的方法、气势恢宏的文化广场,为美院的建筑营造了独特的文化表
情。

  中国美术学院工程项目若从可行性研究开始可追溯到十多年前。现任中央美术学院院
长、原中国美术学院院长潘公凯介绍说:我们面临的问题是:杭州作为以风景名胜著称的
文化名城,如何在新建的现代建筑中体现它的悠久文脉?尤其是南山路一带,是西湖周
围所剩不多的还可以做文章的地段,如何形成一个以美院为中心的高品位风格化的文化
区?这对于美院和杭州的建设来说都是头等重要的,我们要寻找的是能够体现西湖文脉
的风格化元素。三十年代西湖边的一些青砖小别墅,白色石柱、黑屋顶、通透的水池、杭州

……

小巷的高墙,以及宋代建筑中的窗格

都是我们所特别关注的。李承德建筑师对此作了

缜密的思考,企图对这些可贵的元素进行抽取、拆解、变体、重新组合,结构成一种新的现
代建筑形态。在当下中国城市化建设的热潮中,东西南北的城市面貌日益趋同,城市文化
形象失去特征的忧虑已经成为沉重的话题,因此,如果要说中国美院新校园有优点的话 ,
对这一课题的重视或许就是它的成功之处。

谈到该项目的创作理念时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李承德高级建筑师介绍了它的四个创作
特点:

  第一个设计特点:是没有采用通常主楼迎面布置,前设校前广场的做法,而是以一
个复合型的核心建筑,引进了纵深方向不同层面的空间序列,形成具有纪念性文化广场
空间主题,以此突出美院的精神实质,使空间型态更为生动,意境更为高远。校园建筑以
南北向布置为主,更符合美院校舍的使用要求,令人感受到建筑。艺术融入了社会。

  第二个设计特点:是建筑周边布局,即重视细部设计如金角银边的实效做法,中国
传统建筑、园林建筑的基本布局思路皆源出于此。校园中心绿地集中共享,核心建筑架空
通透,形成绿化整体呼应势态,增加校园的纵深感。同时各系馆教学楼底层架空部分派生
出有明暗交替变幻的小庭园,总体上引入水系的穿插,形成复合建筑加复合庭园的格局 ,
构成景园式校园的基本骨架。有景园意蕴,有文化经典,一起编织到设计中,将历史文化
积淀和现代校园艺术氛围融合自然变幻的情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