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ground image

计,从制造业研发的角度来看,正在试图拉动制造业回流的美国仍然扮演着领导者的角色
2012 年估计由产业资助的美国研发经费达 2730 亿美元(扣除美国以外的美国企业研发投
资部分),这个数字也超过了中国研发投资总额。当然中国研发经费的激增同样十分显着。
在一项针对美国制造业研发前景的调查中,有

33%的受访者认为,美国目前是制造业研发

的主导者,但

31%的人认为主导地位已经转移了到中国。值得寻味的是,在该调查中有关美

国联邦政府在提高美国制造商的研发力度中应发挥什么样的作用,

2/3 的受访者表示,税收

抵免和激励机制应是联邦政府支持的关键。据此这项调查的执行机构认为,该现象反映了一
个重大问题,即美国联邦政府未能为美国公司提供一个长期、稳定的,具有全球竞争力的研
发税收抵免政策。

    从总体上来看,国内制造业的研发投入虽然有所增长,但相比于转型所需的强度仍然远
远不够。

    根据中国企业联合会、中国企业家协会在去年 9 月 1 日发布的“2012 中国制造业企业 500

”的相关数据显示,“2012 中国制造业企业 500 强”中有 465 家填报了研发投入数据,共投

入研发费用总额为

3922.4 亿元,比上年的 3346.0 亿元提高了 17.22%;平均研发费用为 8.4

亿元,比上年增长了

17.88%;2012 年中国制造业企业 500 强的研发费用占营业收入的平均

比例为

1.87%,与上年的 1.99%相比,研发强度略微有所降低。

    从上述数据对比中本刊认为,尽管国内制造业的领先企业已经普遍认识到研发对于自身
转型的战略意义,但投入仍明显不足,从转型的急迫性而言,国内需要尽快出台在全球领
先的制造业研发税收抵免政策,以加大对国内制造业转型的外部推动力。说到底总量占比巨
大、就业人数主流的中国制造业的转型仍然是中国经济转型的根基所在。相信在更加积极的
税收抵免政策刺激下,制造业

CFO 们会更加热衷于将更多的资本性支出投向研发领域,从

而帮助中国制造业整体的毛利率恢复到一个较高水平。

    精益管理的三个抓手

    从总体的态势上看,国内制造业的盈利能力的确处于下滑状态。根据“2012 中国制造业企

500 强”发布的数据显示,2012 年中国制造业企业 500 强总体经济效益下滑明显。2012 年

中国制造业企业

500 强共实现利润 6304.5 亿元(实报 497 家),比上年的 7301.8 亿元(实

494 家)减少了 13.66%。其中亏损企业 14 家,比上年增加 8 家。从所有制上看,入围

“2012 年中国制造业企业 500 强”的国有企业虽然在数量和经济效率上均低于民营企业,但
规模却远远大于民营企业,不过更耐人寻味的是,在盈利水平和劳动生产率上,国企都处
于低位。

    除了通过研发重构竞争优势之外,面对制造业面临的劳动力成本上升、融资成本居高不下
以及产业链定价权缺失等三大顽疾,珠三角制造业的领先企业已经积累了一系列全新的破
解之道。

   人力成本不是负担

    近年来对于国内人口红利行将消失、劳动力成本将进入一个快速上升周期的讨论已经非常
充分,国内制造业基本也形成了劳动力成本将长期上升的共识。比如

2000 年墨西哥制造业

劳动力成本是中国的

3 倍多,但经过 10 余年来墨西哥工资停滞不前而中国则持续走高的变

化之下,据摩根大通估计中国的劳动力成本已经赶上墨西哥。但除了外包巨头富士康计划采
用百万机器人这样相对极端的替代方式之外,国内制造业更为现实的路径在于重新审视人
力成本的财务属性,化成本观为资本观,用更积极的方式化解人力成本的压力。

    从一般经济学的常识而言,在较长时期内劳动力成本优势的减弱将刺激国内制造业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