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ground image

适应,一味追求取得增量资金而盘活存量资产,往往是其经营失败的祸根。
  另外,任何从筹资渠道融来的钱都不是免费的

“唐僧肉”,而很可能是一块“烫手的山

”,因为资金的提供者总要获得期望中的收益。企业没有好的投资项目,或投资收益远低

于筹资成本时,不如不筹资。

“企业是在为银行打工”,形象地反映了某些经营者的这种状态。

  

五、发股票比借贷好
  不少企业的大股东将股权融资视为

“不需要还的钱”,这是因为小股东对公司的经营和

分红都没有发言权,但这种转型期的特有现象不会持久。

1993 年,广西玉柴为了融资曾向

新加坡丰隆出让了不到

30%的股权,后者历年得到的分红早已超过当年的投资。但为了维护

自己在玉柴的权益不被稀释,丰隆在玉柴美国再融资、回归

A 股等方面顽强抵抗。玉柴奋斗

了十几年,仍无法摆脱丰隆股权这道

“紧箍咒”。

  事实上,欧美成熟企业在融资中严格遵从所谓的

“啄食顺序”:先内部融资后外部融资,

先债权融资后股权融资。因为股权融资必须让渡公司的一部分控制权,综合比较是最昂贵的
融资方式,越是效益好的公司越应当避免这种融资方式。
  

六、举债经营可以充分利用资源
  当公司的净资产收益率高于借贷利率时,举债经营可以发挥财务杠杆的作用。这样也能
尽可能多地占用资源。
  举债经营的另一个好处称为

“税收档板儿”。各国的税收法规都允许企业将债务利息在税

前扣除。假设某公司以自有的

1 亿元作为流动资金,当年取得 2000 万元税前利润、需交纳所

得税

660 万元,税后净利润为 1340 万元。如果该公司举债 1 亿用作流动资本,当年息税前

利润达

4000 万元,支付年息 500 万元(产生 165 万元的“税务档板儿”),需交纳所得税

1155 万元,税后净利润为 2345 万元。
  但举债经营也增加了企业经营的风险,一旦企业通过举债获得的资金所创造的利润连
债务成本也负担不了,企业就会面临相当大的还款压力,甚至被逼破

 产。还看上面的例子,

如果因市场变化公司本年没有利润,如果年初举债

1 亿元就不得不偿付 500 万元利润。所以,

一般公司都会将资产负债率控制在

50%以内。

  

七、暗亏比明亏好
  有些企业不愿意公布其真实经营状况,粉饰报表、操纵利润,制造虚假繁荣。还有些企
业认为没有变现的损失不是损失,导致资产质量下降,获利能力削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