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ground image

  多年工作和生活,我已形成了自己的世界观,这一自我探索的过程是非常
私人的。我的设计手法与他人并无区别,那便是创造最有趣、最合适的形体和空
间,在我看来,建筑设计者在追求真实的过程中所经历的分析过程才是重点。我
不属于任何流派,也没有投入任何建筑运动。对我来说,每个问题都是不同的挑
战。建筑设计中变化多端的各种可能性是最有意思的,这是长期分析观察的结果
我猜想我一定也有我个人的设计风格,就好比我的笔迹,但这并不是刻意形成
的。

——贝聿铭

  我与贝聿铭之间的对话主要是在我们共同制作电影专案的五年间,那期间,
他成了我的挚友。贝聿铭的建筑独特地反映了欧亚两大传统交融产生的新美学标

——永恒的石材和玻璃。这么说,我们可能已经闯入了对他的建筑作品妄加阐

释的危险地带,虽然他对此一向不以为然。一切,最好还是让他自己来说吧。

——《贝聿铭谈贝聿铭》作者盖罗•冯•波姆

“我是不想再设计一座卢浮宫了”

  波:从建筑物在城市中的地位来看,卢浮宫在巴黎的地位目前如何?

  贝:

1983 年时,卢浮宫城曾经是一道屏障。那时,杂草丛生的拿破仑庭在

晚上不太安全,我们因此建议将此处转化成一个吸引人潮的景点。从城市规划的
角度来说,将卢浮宫打开的另一个创举是黎榭里殿。李凯利尔宫和黎榭里殿的通
道曾经被财经部占用不对公众开放。通道开放以后,卢浮宫变得更安全,它已成
为连接赛纳河左右两岸的桥梁。

  波:受邀设计

“大卢浮宫”后,首次来巴黎时,对卢浮宫感想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