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ground image

③ 产膜质量不过关。膜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到盐及其它杂质的去除率。 
④ 运行管理不严。系统运行时,压力要处于膜可承受的压力范围,防止超强度、超负荷运行,
使膜产生机械性损失,导致泄露发生。

 

  针对以上存在的问题,我国一些膜技术专家及科研人员一直努力于膜元件及应用工艺
流程的优化研究。黄征青

(1)对纯水工程中反渗透膜进行研究,提出了使用时一些常见问题

及解决方法,并提出延长反渗透膜使用寿命的途径;陈效勤

(2)也提出了国内反渗透水处理

技术存在问题及改进措施;在

RO 膜的开发方面,闻瑞梅(3)对 RO 复合膜 NTR-759 与醋酸

纤维膜

CA 进行比较,提出 RO 复合膜的应用前景。 

  与国外相比,我国反渗透工艺和工程技术已接近国外先进水平,但膜和组器技术同国
际同类产品仍有较大的差距,复合膜虽已完成中试放大,但离工业生产仍有较大的差距。当
前反渗透膜市场,中空纤维型仍以国产

CTA 膜组件为主,而卷式型基本上由进口 PA 复合

膜元件所占据。在工业上,引进

PA 复合膜和其他有关键部件,设计制造反渗透装置,取代

了以往整机进口的局面,实践证明是成功的。

 

1.2 微滤(MF) 
  微滤是一种精密过滤技术,它与反渗透、超滤均是通过压力而驱动的。所分离的组分直
径为

0.03~15μm;主要除去微粒、亚微粒和细粒物质。它多用于半导体工业超纯水的终端处

理,反渗透的首端预处理。在啤酒与其他酒类的酿造中,用于除去微生物与异味杂质等。张
艳等人

(4)采用氢氧化镁吸附与无机陶瓷微粒膜相结合的方法对印染废水进行了脱色处理,

脱色率可达

98%以上,并对膜污染和清洗进行了研究,取得了较好效果。 

  我国微粒膜的研究与国外水平相比,常规
微滤膜的性能和国外同类产品的性能基本一致,折叠式滤芯在许多场合代替了进口产品,
但在错流式微滤膜和组器技术及其在工程中的应用等方面,仍落后于国外,这就抑制了微
滤技术在较高浊度水质深度处理中的应用。

 

1.3 超滤(UF) 
  超滤和反渗透相类似,分离的组分直径为

 0.005 ~10μm,介于反渗透与微滤之间。反

渗透、超滤和微滤三者组成了一个可分离从离子到微粒的膜分离过程。超滤在水处理方面应
用十分广泛。它可以与反渗透联合制备高纯水;可以生活污水处理;工业废水处理,包括电
泳涂漆废水、含油废水、含聚乙烯醇

(PVA)废水等;从羊毛精制废水中回收羊毛脂;纤维加工

油剂废水处理等等。近年来超滤膜技术发展很快。李永发等人

(5)在国内最早采用膜技术处理

采油

[size=+0]污水,1995 年报导了用外管式聚砜(PS)超滤膜装置处理采油[size=+0]污水的

意见报告,随后他

(6)又采用磺化聚砜(SPS)平板式和外管式超滤膜再次进行含油[size=+0]污

水试验,并与

SP 超滤膜进行比较。研究证明,SPS 膜通量随磺化度的增加而提高,且优于

PS 膜,透过液可达到国家排放标准及低渗透油田注水标准。目前,我国超滤技术在水处理
中以

PSH 和聚丙烯中空纤维式组件应用最多。 

  与国际产品相比,国产超滤膜组件品种单一,通量和截流率综合性能较低,抑制了超
滤膜技术在水处理以外领域的应用进展步伐。但现在,已有许多共混超滤膜的研究。由于共
混超滤膜具有单一组分膜所无法比拟的优点,因此这是一个发展趋势。

 

1.4 纳滤 
  纳滤膜是孔径介于反渗透与超滤膜之间的压力渗透膜。它对分子量介于

200~1000 之间

的有机物和高价、低价、阴离子无机物有较高的截留性能。纳滤被广泛用于水软化、有机生物
活性物质及化工中间化的除盐和净化浓缩、水中三卤代物前趋物的去处、废水脱色等领域。近
几年,纳滤恒容除盐已有研究。由于纳滤膜对物料中的盐和其他有效组分之间的选择性透过
(即纳滤膜选择透过低分子量的盐,而对其他分子量较大的有效组分则全部截留 ),盐随着
渗透溶剂而被不断去处,从而达到对物料的除盐净化目的。高从揩等人

(7)采用纳滤技术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