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ground image

厂家都能保证做到的。现在市场上流行的

DCS,网络水平差别显著,有的 DCS 系统与其

它网络互联离不开额外增加的通信设备(网关、网桥),有的则非常干脆利落,不需要任
何通信设备的辅佐,直来直去、来者不拒。稍加分析就会发现

DCS 网络接入能力方面的差

距是多么的参差不齐。即便对全厂过程信息集中没有要求,也不要放松对网络互联能力的
评价,毕竟这是

DCS 整体水平的一项重要指标。

DCS 功能是否全面,关乎用户日后应用的层次。DCS 用来做自动检测、自动操作、自动

调节、自动保护顺理成章,但是,计算机最适于做大量记忆、繁杂运算、数据分析,一些厂
家提供了这方面的能力,设计有独立专用的历史数据记录站和计算站,为

DCS 扩展了实

时自动分析的功能,对提高电厂的运行管理水平大有裨益,这是一种适当的选择,应予
关注。

3 结构看清楚

说到

DPU(DCS 分布控制站)就不能不说它的体系结构,事实证明,DPU 的体系结

构对

DCS 的安全性有着深层次的影响。 DPU 是由多功能处理器、通信控制器、过程 I/O 模

件以及供电电源组成,多功能处理器是一套专用计算机系统,拥有计算机应该有的所有
基本部件,

CPU、内存、外围芯片组和内嵌式操作系统(固化在 EPROM 中)。把这些模件

按照一定的技术规则组合在一起的方式就构成了

DPU 的体系结构。目前流行的有两种,一

种是分立组合:独立的多功能处理与通信控制器+独立的过程

I/O 模件;另一种是整体组

合:多功能处理器+通信控制器+

I/O 模件。后者的结构和 PLC 的架构相似,多功能处理

器、通信控制器与

I/O 模件组装在一个公共背板上。西屋、老式的贝利、FOXBORO、新华和

佛尼的

ECS-1200 系统采用的前者,老式的 ABB、新 ABB 的 Symphony、西门子、三菱的

DAISYS-UP 等用的是后者。单从结构上分析,整体组合与分立组合相比,安全性能稍许先
天不足。何出此言?这是因为整体组合的多功能处理器、通信控制器与

I/O 模件共用同一块

背板,这块背板承载着公共数据总线。特别需要指出,多功能处理器和通信控制器的冗余
也是在这块背板上实现的,冗余的计算机系统,却没有考虑与之修戚相关的总线的冗余,
不能不令人担忧它的安全性。以三菱公司的

DIASYS-UP 为例,就曾经发生过 DPU 中的两

台冗余控制器(

CPU 模件+通信控制模件)同时死机的严重故障,引发机组跳闸,直接

原因另有出处,不过,整体组合难咎其责;还发生过

1 块 I/O 模件通道故障而影响整个

DUP 通信的异常现象。如果是分立组合体系结构,可能会是另外的结果,分立组合的冗余
多功能处理以及通信控制器,背板和数据总线同样是分立冗余的,危险随着物理结构而
分散。可见,

DPU 的体系结构和系统的安全性不能说没有关系。有些品牌的 PLC “热备”冗

余系统,由两套完全一模一样的

CPU+网络卡+热备组件+总线背板构成,也是出于安

全可靠性方面的考虑。对比这些

PLC,DPU 整体组合式的 DCS 系统,是否应该反思一些

什么呢?

4 软件最重要

一套分布式计算机系统(

DCS),显而易见的是有形的物质,它是计算站、控制站、通

信网络、操作员站、工程师站等等,也很容易地感受到

DCS 系统现实的工作能力,但却很

难见到驱动这种能力的无形动力,选择

DCS 时人们往往在无意中忽略的就是 DCS 的动力

源头--系统软件,这里讲的

DCS 的系统软件并非用于控制的应用组态逻辑,而是 DCS

的操作(通信)系统和数据库系统。计算机的硬件和软件是计算机工作不可或缺的两个侧
面,从使用的角度讲,计算机系统软件比硬件更具重要性和技术内涵。

DCS 的系统软件水

平最能体现出生产厂家的技术能力,当前的

IT 行业,硬件大部分采用 OEM 方式组装生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