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ground image

可靠的电力供应。尤其在当前经济建设取得巨大成就,全社会更加关注民生、构建和谐社会
的新的时代背景下,我国电力企业应当从以人为本的高度重新审视自己的核心价值。因此,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电力企业的核心价值必须是以客户为中心,最终落脚在保障终端客户
用电需求这一根本利益上,这也是我们电力企业的核心能力与终极使命。因此,电力系统在
灾后重建中最需要重建的也正是这一核心价值,以下问题均由此引申而来。

  

二、确立以人为本、客户至上的电力规划指导思想

 

1.不同的规划指导思想决定着不同的电网结构体系
我国的电力规划体系起初并未将电源与电网分开考虑,但无论是在计划经济条件下,还是
在向市场经济的过渡中,都更多地关注了经济指标体系的考量,而缺乏对价值体系的判断
与关注。电力规划设计从电源侧出发,还是从用户侧出发,两种不同的规划指导思想下所产
生的电网结构尤其是电力供应和保障体系也是不同的。
长期以来,我国的电网规划在很大程度上沿用着

“电源先导、电网送出”的思维定式,重心是

围绕电源来做的,即电网规划和建设是以电源规划为依据,以建设和运行费用最小为目标
作为与电源相配套的

“送出工程”、“配套工程”来安排的,一般情况下以电源“送得出、落得

”为基本目的。自上世纪八十年代末以来,在开发能源基地和运力紧张等大背景下,电力

系统又提出了

“变输煤为输电”的观点,并在此后的我国电力规划设计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以电源基地送出为重点的长距离、大容量送出工程在电网规划中更加得到强化。电力体制改
革实施厂网分开后,发电侧实行寡头竞争,电源投入大幅度增加,从

2002-2006 年,电源

年投资额由

747 亿元增加到 3122 亿元,年均增长高达 43%,而同期电网投资从 1578 亿元

增加到

2106 亿元,年均增长仅为 8%(注三)。尤其是 2003 年的电源投资比改革前的 2002 年

猛增

152%,而当年电网投资为负增长-33.46%。应当说,各发电集团作为竞争性企业在圈资

源、上规模及降低成本方面追求价值最大化的价值取向无可厚非,但由此造成了电源规划在
布局、规模、结构上与电网规划基本脱节,电源建设的无序竞争使电力规划逐渐失去指导作
用。在上述情况下,我国电源建设朝着更加注重坑口、港口及路口电站以及大容量、高参数、
大机组的方向发展,电网建设则更加朝着远距离、超高压乃至特高压输电的方向发展。与此
同时,对电网结构特别是受端系统的规划和建设更加滞后,其中城市配网及农网建设更是
远远落后于主网建设,历史欠账甚多,积重难返。如贵州电网不同电压等级分层分区不合理、
重要受端系统缺乏电源支撑的电网结构;云南主网单向送出型、大规模功率穿越型的结构特
征等,均反映了电网结构不尽合理、电网发展长期滞后于电源发展的问题。
    2.从不同价值观出发:最大差距体现在供电可靠性上 
电力规划指导思想的出发点不同,反映了不同的价值观。电力规划从电源端出发强调的是
“送”,“送得出,落得下”,这在改革前主要考虑的是电力企业完成计划指标的任务诉求,
而改革后则主要体现在发电公司的企业利益;电力规划从用户端出发强调的是

“用”,以用

户需求为依据制定规划又落脚在满足用户需求,即体现所谓

“用户端→用户端”的现代企业

市场化服务理念,其出发点和落脚点均放在用户利益。纵观国际上发达国家电力系统,无一
例外是以提高供电可靠性为根本任务、以保障终端客户用电需求为核心价值的。与之相比,
我国电力系统的最大差距正是体现在供电可靠性上。

 

以法国

EDF 公司为例,EDF 对电力用户承担的责任与承诺体现在与政府签订的公共服务合

同条款中,该条款对电网运营商在电能质量、供电安全、环境、电网维护及服务质量等方面均
有明确的约定。如

“恢复供电”条款规定,在重大自然灾害条件下,须在 5 天内恢复供电

90%,在人口密集区域须在 30 分钟内恢复供电 40%。这是电网运营者对政府和用户的承诺,
也作为政府对其监管的法律依据,

EDF 正是以此为出发点来确定电网规划和运行的指导原

则。这就确保了电力企业以保障用户利益为依据指导电网规划设计,

EDF 据此规划建设了

强大的输配电网络:拥有覆盖全国的双环

400 千伏输电网络,220 千伏变电站深入负荷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