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ground image

序的逻辑关系。这一现象说明了在当时的工程施工过程中,内业与外业工作不同步或有关人
员对工程施工程序和管理程序不熟悉,这就使人对文件中数据的真实性产生了质疑。

 

  

2 工程数据的逻辑性错误 

  工程文件中填写的试验检测数据之间都有一定的逻辑关系,

 并非是独立存在的,如在

沥青混凝土路面压实度检测报告中路面芯样的高度、体积、

 路面实测密度、 路面标准密度和

压实度等数据。

 在实际检测过程中,在用同一台钻芯取样机和同一个钻头钻取芯样时,芯

样的直径应该是基本相同的

 (当然不排除钻芯、 钻头摆动造成偏差) ,芯样的厚度与体积

和重量应是成正比的。但在检查工程内业时,却经常发现当两个芯样厚度相差较大时,出现
芯样的厚度与体积和重量成反比的现象。

 

  

3 数据处理方面的错误 

  对公路工程质量的评价是以试验检测数据为依据的,试验检测采集得到的原始数据类
多量大,并且有各种各样的误差,有时杂乱无章,甚至还有错误。

 这些数据一般不能直接

说明检测结果,更不能直接用于工程质量的评价。

 因此,必须先对原始数据进行运算分析,

 
  舍弃可疑数据,并通过修正处理,找出检测对象中各参量之间的相互关系或变化规律
然后才能用于评价原材料或工程质量。但在许多实际工程中,并没有按规定对试验检测数据
进行分析和处理,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

1) 修约规则执行标准不一 

  修约规则包括修约间隔和进舍规则。修约间隔是指确定修约保留位数的一种方式。修约
间隔的数值一经确定,修约值即应为该数值的整数倍。但在对工程文件检查时发现,相同工
程部位的同一个检测项目的数据并没有按修约规则进行处理,表现在保留的位数不一致,
数字进舍不符合要求。

 

  (

2) 未按数理统计方法进行处理 

  在对某工程部位进行试验检测时,通常会获得一组数据,由于质量的波动,自然会引
起质量检测数据的参差不齐。在一组条件完全相同的重复试验中,会发现少数可疑数据。

 因

此,在进行数据分析之前,应对这些可疑数据作个别处理,或将其从整个数据中剔除。

 工 

  程质量应通过检测数据的代表值来评价,而代表值的计算绝不是简单的平均计算,

 而

是要按照数理统计的方法进行计算。

 但在实际施工中,由于统计分析计算比较繁琐,一些

承包单位的检测人员怕麻烦,或者主观地判断和剔除可疑数据,或者根本不进行可疑数据
的剔

 

  除,而直接用于计算,或者直接用平均值作为代表值,使得对工程质量的评定出现偏
差。

 

  

4 检测方法不规范 

  (

1) 抽样方法不规范 

  目前公路工程采用的质量检测方法通常都具有一定的破坏性,一般情况下是采用抽样
检验的方法。抽样检验分为非随机抽样与随机抽样两类。非随机抽样因人的主观因素占主导
作用,由此所得到的质量数据往往会导致对总体做出错误的判断,所得的检验结论的可信
度较低,因此一般要求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如果不按标准规定进行取样,就不能准确地反
映实际质量,从而直接影响评定结论的准确性。

 

  (

2 )检测频率不足 

  检测频率不足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对工程实体的质量检测频率不足。
如路基或路面的压实度、土基的

 CBR 和回弹弯沉试验等,由于费时费力,某些检测人员往

往仅凭经验判断路基和路面的压实情况,有时只检测几点甚至根本不测;对

 CBR 试验则人

为地减少试件组数,不足的部分数据则靠编造来补齐,形成虚假的检测数据。另一方面是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