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ground image

雨点小

”,本田至今没有从他们的投入中获得任何的回报。 

3、改变产品的传播方式
消费者购买产品时,并不仅仅分析产品的实用性,对产品的

“好感”在很大程度上可以决定

是否发生购买行为。因此,同样的产品,用不同的传播方式,可以达到截然不同的效果。这
要求企业进行产品设计时应充分考虑消费者的心理,通过产品的外形、色彩、展示时间、广告
词等影响消费者的潜意识,使消费者在潜意识中产生拥有该产品的欲望,从而发生购买行
为。例如,麦当劳、肯德基就精心地考虑了可乐的最适宜饮用温度(

4—5 度)、就餐的最适

宜照明程度,从而使可乐喝起来

“最好喝”、汉堡看起来“最好吃”;商场为了使瓜果蔬菜看起

来更诱人,一般采用暖色调的灯光。而在海鲜区,则用偏冷色调的灯光突出新鲜度;食品促
销一般选择在上午十点和下午三点以后,因为这个时候人们对食物的好感要强于其他时段
同样一款车型,

“香车美女”就比“芙蓉姐姐”更能达到互相惊艳的效果。万宝路香烟正是通过

改变传播方式取得成功的:上世纪上半期,当

“万宝路”还只是一种一般的香烟、并且是女士

烟的时候,

“像五月的天气一样温和”就是它的广告词。后来,为了提高销量,公司决定把它

改为男士烟,并重新选用马车夫、潜水员、农夫为它做广告,但效果都不太理想。最后,改用
了一个西部牛仔的形象,目光深沉、皮肤粗糙、袖管高挽、露出多毛的手臂,手指中夹一支冉
冉冒烟的万宝路,浑身散发着粗犷、豪迈的气概。结果,香烟的销售量直线上升。 
4、主动探求消费者的需求
西班牙

IESE 商学院教授 Erich Joachimsthaler 指出,企业不要被曾经的创新成就蒙住双眼,

需要密切关注消费者的需求。要做到这一点,一要观察消费者;二要倾听消费者的心声。大
体来看,消费者的需求具有以下特征:
① 易变性。如很少有人完全按照提前准备的购物清单进行购物,消费者在超市和商场中非
计划的冲动购买甚至高达

60%。消费者在超市中对每种商品的平均注视时间至多只有 20 秒,

因此商品的包装就成为吸引他们目光、诱发他们潜在购物欲望的媒介,在看到令人产生某种
遐想和欲望的包装时,就情不自禁地将商品放入了购物车;
② 循环性。在前几年,笔记本电脑还是一种奢侈品,当时的液晶屏幕能见角度十分狭窄,
只有正面面对屏幕时才能看清楚上面的内容,稍微偏离一点就只能看到模糊的屏幕。因此,
如何让使用者尤其是旁观者在更宽的角度看清楚屏幕的内容,成为笔记本电脑主要的技术
软肋,众多的生产企业也确实是从这方面入手的。但是,现在笔记本电脑已经成为一种普通
品,使用者已经不需要它的炫耀功能,而更希望保护自己的隐私(如在飞机上用笔记本电
脑办公),这时生产企业就要及时地调整屏幕生产技术;
③ 差异性。目前,众多的产品似乎有点“功能过剩”,你有的功能我全有,你没有的功能我
也设法添加上去,完全不顾及消费者是否需要。神舟电脑正是从这一方面进行了

“低端破坏”:

并不是生产质量更好、功能更全的产品,而是做出更简单、便利、便宜的产品,卖给新的消费
者或是要求不那么高的消费者。神舟电脑的定位就是生产

“大部分人使用的、够用就好的电

”,它思考的是:“什么消费者需要技术普通但是价格便宜的电脑?有没有一个只需要

500 元笔记本电脑的消费群落?”然后找到他们并把这样的产品以最快的速度卖给他们。毕
竟,决定一项产品功能是优点还是缺陷的,是消费者的真实需要,而非想当然地遵从产业
共识和潮流趋向。总之,要避免

“一夜之间,四面楚歌”的局面,企业必须用消费者优势代替

创新优势,时刻关注和了解消费者的需求。一个水果店老板的做法也许可以给我们如何主动
探求消费者需求深刻的启示:一位老太太到街上买水果,她走进第一家水果店,问老板有
没有橘子卖。老板一看,手一指:

“那个筐子的橘子是最便宜的”。老太太看了一下,什么也

没说,就到斜对面的水果店去了。她走进去后,同样问老板有没有橘子卖。这个老板马上热
情地招呼:

“有,这边很多品种,都是新进的货。”然后试探性地问了一句:“大妈,您不是

买来自己吃的吧?

”老太太愣了一下,马上笑着问:“你怎么知道我不是买来自己吃的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