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ground image

表现得有话直说,直来直去。在我们面对陌生人时,我们总是彬彬有礼,说话很注重

“分寸”,

对方在这样的情境下,很难一下给你提出什么要求,表达什么意愿。当我们需要表达否定的
时候,如果也多用敬语,在语言上表现出对对方格外尊重,对方也往往会随之产生

“可敬不

可近

”的感觉。这种用敬语扩大距离的否定法适合在交往还不是太深的公众面前使用。

采用诱引方法也是表达否定的极好手段。需要否定时,我们不妨在言语中安排一两个逻辑前
提,不直接说出逻辑结论,逻辑上必然产生的否定结论留给对方自己去得出,这样的逻辑
诱导否定法如果是在面对上级组织,身处领导地位的公众时使用,效果往往比较理想。例如,
战国时,韩国大臣掺留,就曾经有效地使用过这样的方法。有一次,韩宣王就欲重用两个部
下一事征求掺留的意见,掺留明知重用二人不妥,但直言其

“不”,效果肯定不好,一是可

能冒犯韩王,二是韩王以为自己嫉妒贤能。于是掺留用下面这段话表达了自己的见解:魏王
曾因重用这两个人丢过国土,楚国也曾因重用他们而丢过国土,如果我们也重用这两个人
将来他们会不会也把我国出卖给外国呢?掺留这种诱导式拒绝法的效果是显而易见的。
道明原委,互相理解
 一般说来,我们之所以拒绝对方,总是有一些不得不这样做的原因,总是有我们所处的主
观或客观都有的困难,对于这些困难,有求于我们的公众未必知道或未必完全清楚。
因此我们不妨面对公众直陈我们的难处,求得对方的理解和谅解。社会公众的思想文化水平
正在不断提高,只要我们彼此能以诚相待,对方也一定能理解我们所处的难处和不得不拒
绝的理由。这种拒绝方法在面对长期公众或临时公众时都可以采用。
有时候,我们拒绝的理由很难直陈,或没有时间讲清楚,或担心对方确实难以理解。面对这
种情况,我们也不妨只用一些

“哎呀,这咋办呢?”“真伤脑筋”之类的话就可以了。不必具体

解释理由,对方一般也不会再追问具体理由的;即使是问,也可继续使用

“哎呀,真是一言

难尽,真没办法!

”之类的话给予回答。

拒绝对方的时候,我们一方面要寻求对方的理解,另一方面,也应主动地理解对方,这样
才能达到

“生意不成仁义在”的公关效果。例如,当我们阐释我们不得不拒绝的理由时,我们

不妨客观真诚地说明一下,我们的拒绝可能给对方带来的利益。凡事往往都有两个方面,坏
事里面总是可能包含着好的一面,只要我们内心是热情坦诚的,这样的拒绝方法不仅不会
伤和气,而且有可能促进双方的关系的发展,对方会把你看成是一个善解人意的人。
无论我们的拒绝方法多么礼貌,多么富于人情味,但是,拒绝终归不能像承诺那样引起对
方的好感,总会有乘兴而来,败兴而返的心理感受。为了缓释对方因我们的拒绝而产生的瞬
时不快情绪,也为了表明我们的诚意,我们不妨在准备说

“不”的时候,就主动为对方考虑

一下退路或补救措施,使对方的情感能够转移,不致一下跌进失望的深谷。比如,当对方来
求我们为其解决困难,而我们又无能为力的时候,我们不妨采取一点

   “补偿”性措施,向

对方推荐一下目前有实力解决这类问题的我们的同行等。这样,既可能使对方获得心理补偿,
减少因遭拒绝而产生的不满、失望,又表达了我们的诚意,使对方能真正理解我们。
美国口才与交际学大师卡内基有一次不得不拒绝一个于情于理都不应拒绝的演讲邀请,他
是这样对邀请者说的:

“哎呀,很遗憾,我实在是排不出时间来了,对啦,某某先生也讲得

很好,说不定是比我更适当的人选呢。

礼貌拒绝对方的方法还有很多很多,如让步拒绝法,预言拒绝法,提问拒绝法等等

……

只要我们以理解、真诚维系和发展公众关系为前提,认真总结、升华不得不说

“不”的方法,

以我们自己的人格、以我们所在组织的风格和美誉作保证,我们就一定能找到如何礼貌拒绝
公众的各种具体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