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ground image

生发现、分析、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知识创新和工程应用能力,强化应用型
人才能力培养,增强学生的就业适应性。
        3.1 建立合理的人才培养体系,将工程和创新教育纳入人才培养方案 目前我国仍处于
工业化的中期,构建创新型国家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作为工科专业,应该将工程教育
与创新教育列为人才培养的重中之重。在制定人才培养方案上要特别突出工程实践能力和创
新能力的培养。工程与创新意识、思维和能力的开发、培养则是教育更本质,更核心的内容。
以此为旨建立合理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加强工程教育与创新教育,对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异常重要。在工程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
方案制定时,必须将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并重,将理论、实践教学与实际工程背景紧密相连,
并坚持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相融合的原则,从而使素质教育、工程教育及创新教育始终贯穿
于创新人才培养的全过程。
        3.2 优化课程结构体系,构建面向学生能力培养的理论教学体系 根据机械类专业工程
应用型人才的知识结构和能力要求,优化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确保专业主干课程的教学
以主干课程为核心,根据能力培养要求,对相关课程知识内容进行整合和优化。为了构建面
向学生工程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的模块化理论教学体系,课程体系设置的特点表现为:

扎实基础:通过思政课程、数理基础课程、人文素质课程和计算机基础课程加强基础知识和
专业基础知识的培养。

②拓宽口径:专业基础课程集机械、电子、信息、材料和管理等知识于

一体,专业课模块按专业方向设置课程,注重专业的应用能力培养。

③明确方向:在专业基

础平台上设有机械设计、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模具设计与制造、机电一体化四个专业方向
供学生选择,使学生方向明确并且学有专长。

④注重应用:注重学生交际能力、人文素质、工

程意识、道德修养等综合素质的培养,加强专业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的实践应用能力和创新
能力的培养。
        优化课程体系是培养应用型创新人才的重点。着力构建创新人才培养体系,将素质教育、
通识教育、基础知识、专业知识、能力培养和个性发展有机结合起来,力求使新的培养方案具
有科学性、合理性和前瞻性,树立培养学生勇于开拓、善于创新的教育思想。
        3.3 构建工程实践教学体系,强化工程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培养  实践教学是培养学生
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重要环节,是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掌握科学方法和提高动手能力
的重要平台。应用型本科教育中的实践教学的主要目的就是要培养学生的技术应用能力、实
际操作能力和技术创新能力。

        机械类专业实践教学内容应实现设计与制造、机械与电子、

基本理论与工程应用、经典内容与高新技术、单元技术与系统思想、工程技术与管理科学、实
践能力与创新素质的融合,构建工程实践教学体系以提高学生从工程的角度综合运用所学
知识来解决设计制造问题的能力。实践教学体系主要包括以下五个模块。

①基本技能模块包

括物理实验、工程制图测绘、工程力学实验、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实验、金工实习、计算机应用
和外语应用等,培养学生具有基本的理工科素养;

②专业技能模块包括、机械设计课程设计、

机械制造基础课程设计、电工电子课程设计、电液控综合课程设计等,培养学生具有基本的
实践技能;

②工程实践模块包括数控技术、CAD/CAM/CAE、先进制造技术等工程实训,培

养学生具有较强工程实践能力。

④创新设计模块包括创新科技活动、机械设计大赛和毕业设

计等,主要培养学生的工程创新思维与技术创新能力。

⑤职业资格认证培训模块。根据国家

紧缺人才需求状况,开展数控技术、

PRO/E、ANSYS、UG、Solidworks 和 CATIA 等职业资格

认证培训,提高学生数字化设计与制造的职业技能。
        

“五模块”的实践教学体系具有高度的科学性和系统性,通过该实践体系使学生能够获

得较系统的机械专业相关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培养和强化学生的专业综合能力、工程实
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3.4 实现学校与业界深度关联,形成很好的创新教育生态 整个国家教育系统是一个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