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ground image

中国材料进展

28

水平与日美等国仍存在差距

,

主要表现为相关工业基础

与技术基础相对薄弱

,

尤其缺乏原创性成果

,

技术更新

缓慢 。对我们这样一个二次电池生产大国来说

,

这是一

个必须引起高度重视的问题 。

随着人们环境意识的增强

,

绿色电池体系逐步取代

传统有污染电池体系已成为当今电池发展的必然趋势 。

电池新概念 、新材料和新体系的探索和研究

,

是目前绿

色电池研究的热点

,

也是电池技术不断进步的强大动

力 。近年来

,

我国在绿色电池与相关材料的研究开发与

产业化方面取得了一系列成果 。然而

,

我国在绿色电池

研究方面的创新能力尚不能适应电池产业和相关应用领

域高速发展的要求

,

特别是在电池新材料和新体系的探

索研究方面

,

急需从被动的跟踪式研究转变为主动的原

创性研究

,

以期更好地促进国民经济发展 。

目前

,

以锂离子电池和镍氢电池为代表的绿色二次

电池作为一种可循环使用的高效洁净新能源

,

成为缓解

能源 、资源和环境问题的一种重要的技术途径 。特别是

近年来迅速发展的便携式电子产品 、电动车辆 、国防军

事装备的电源系统

,

以及光伏储能 、储能调峰电站 、不

间断电源等众多应用领域

,

无不显示出二次电池对当今

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支持作用

,

以及在新能源领域中不可

替代的地位 。

 镍氢电池材料的研究进展

镍氢电池的正极材料为氢氧化镍

,

负极用储氢合

,

理论电压为

1

1

32 V ,

于上世纪

80

年代末获得商

品化 。与传统二次电池相比

,

镍氢电池具有以下显著

优点

:

①电池比能量 、比功率较高

,

约为镍镉电池的

1

1

5

;

②循环寿命长

,

安 全 性 好 。由 于 储 氢 合金 在

充放电过程中仅涉及

H

原子的进入和脱出

,

本身并不

作为活性物质参与电极反应

,

避免了金属负极

(

Zn

Pb

L i)

在充放电过程中因反复溶解 —沉积导致电极

变形及枝晶生长等问题

,

使得镍氢电池具备良好的安

全性和循环性能

;

③与环境友好

,

清洁无污染 。镍氢

电池的这些特点使其成为镍镉电池的理想替代品

,

不断拓 展 更 多 的 应 用 领 域

,

如 电 动 工 具 、电 动 自 行

车 、不间断电源以及混合动力车等 。其研究开发的重

点也由原来单纯的追求高容量转移到兼顾高功率 。因

,

进一步提高电池能量密度 、功率密度 、改善放电

特性 、增加 循 环 寿 命 是 目 前 镍 氢 电 池 的 主 要 发 展 方

向 。而这一切能否得以实现

,

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材

料的进步 。

正极材料方面

,

高密度球形

N i (OH )

2

因能提高电

极材料的填充量和放电容量

,

已在镍氢电池中广泛应

用 。近年来的研究重点主要集中在

:

改善球形

N i(OH )

2

的形状 、化学组成 、粒度分布 、结构缺陷和表面活性

,

用以进一步提高材料的振实密度 、放电容量及循环

稳定性等 。通过搀杂

Co

以形成

N i

1 - x

Co

x

(OH )

2

固溶体

,

可有效提高反应可逆性

,

改善传质和导电性

,

提高析氧

电位

,

降低电池内压

,

提高材料利用率 。

Co

Zn

共掺

杂得到的

N i

1 - y

Co

x

Zn

y

(OH )

2

固溶体可使放电电压平台

提高 。通 过 大 量 优 化 工 作

,

正 极 材 料 的 比 容 量 已 达

280 mA

h / g

以上 。而通过控制球形

N i(OH )

2

形貌及粒

度分布

,

其振实密度由几年前的

1

1

6

1

1

8 g

cm

- 3

提高

到现在的

2

1

2 g

cm

- 3

以上

,

显著提高了正极中活性材

料的填充量 。一些研究表明

,

氢氧化镍中适量加入纳米

CoO

可有效提高镍氢电池在大电流充放电条件下的电化

学性 能

, 10 C

放 电 倍 率 时 材 料 的 容 量 保 持 率 达 到

77

1

1%

[ 1 ]

。还有人研究了纳米级

N iOOH

的电化学性能

,

结果表明尺寸在

60

150 nm

N iOOH

材料具有良好的

大倍率充放电性能和循环保持力

, 10 A

放电电流条件

下材料的

120

周循环保持率达到

93

1

7%

[ 2 ]

负极材料方面

,

目前开发的储氢材料主要有

: AB

5

型混合稀土系合金 、

AB

2

Laves

相合金 、

AB

型钛镍系

合金 、

A

2

B

M g

N i

系合金和钒基固溶体系合金等

,

1

列出了各种合金的储氢量以及对应的理论

(

实际

)

比容量

[ 3 ]

。其中

, AB

5

型混合稀土系合金因其稳定的性

,

仍然是应用最广泛的储氢负极材料 。对该类材料的

进一步改进集中在合金成分优化

(

包括对

A

La, Ce,

Pr, Nd

等和

B

Co, M n, A l, Cu, Fe

等多元合金的替

)

、结构优化及热碱浸渍表面改性等

,

以提高材料的

活化性能及循环性能 。为降低

AB

5

型合金的成本

,

廉价

的混合稀土

Mm (

57% Ce, 20% La, 15% Nd, 5

1

5% Pr

和微量的

Fe, O , C, N , Y

Ca)

被用来替代单一的稀

L a

。采 用 混 合 稀 土 的 合 金 材 料

MmN i

3

155

Co

0

175

M n

0

14

A l

0

13

Mm ( N iCoA lM n )

4

176

的 比 容 量 分 别 达 到

294 mA

h / g

330 mA

h / g,

具 有 成 本 低 、循 环 寿 命

长和储存性能好等特点 。

AB

5

型合金材料的主要问题是

比容量偏低 。近年来

,

国内外加紧了对其他几类合金负

极的研究 。

Zr, Ti, V

AB

2

型贮氢合金是美国

O vonic

公司镍

氢电池中使用的负极合金 。此类合金的容量可以达到

440 mA

h / g,

循环寿命

1 000

[ 4 ]

。以

ZrM n

2

, TiM n

2

为代表的

AB

2

型贮氢合金具备

Laves

相结构

,

具有容量

大 、循环稳定性好的优点 。

Shashikala

等人对

TiC rV

贮氢合金进行了研究

,

结果表明

C r

部分替代

Ti

,

于结构中含有少量

ZrC rV

2

C

15

,

可以有效抑制

TiH

2

分离和过程滞后

,

但合金的吸氢量随着

Zr

含量的增加

2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