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ground image

被分为两类国家:一类是能够为跨国公司提供增强竞争力因素的国家,这些国家将因此不
断吸引外资、扩大贸易,并由此促进生产率的不断提高和收入持续增长。另一类是由于种种
原因被跨国公司忽略而游离于跨国公司的全球生产网络之外,并因此陷于长期停滞状态中
的国家和地区。

 

  可以借助集聚效应理解

“正反馈”。所谓集聚效应是指企业因集聚生存而导致的群体竞争

优势的增强。产业集聚能产生三方面的正效应。一是形成了专业化和高素质的劳动力市场,
这对劳动力和企业都有利。对于企业来说,可以在同一地区随时获得低成本、高素质的劳动
力供应。对于劳动者来说,大量企业的集聚降低了就业的不确定性。二是当地巨大的市场使
行业分工更加专业化。分工专业化的一个先决条件就是市场规模,而大量企业集聚后形成的
巨大市场是专业化公司的生存和发展的必要条件。三是便于众多企业共享基础设施、学习资
源和信息。

 

  根据有关产业集聚的理论,初始的偶发事件和某些优越的自然资源会在某一地区催生
直到兴起某一产业。即一旦某一地区的企业数量由个别发展为众多,并且逐渐显现集聚效应
时,由于众多谋求获得集聚效应的行业的后来者的涌入,那么当地企业数量和生产规模就
会以一种

“滚雪球”的方式发展,最终,规模经济、需求和交通成本之间的替代关系共同决定

当地集聚的规模大小。

 

  集聚效应理论的优势在于一方面能够很好地解释国内尤其是大国国内生产活动的地域
分工,从而解决了传统的比较优势理论只能解释国际生产分工的不足。二是可以很好地解释
第三产业、尤其在高科技产业的地域分工。

 

  集聚效应理论的最大特点是跳出了生产活动由当地要素禀赋决定的局限,赋予了初始
偶发事件在决定生产活动区位中应有的地位。可以说,由于集聚效应的存在,发展中国家和
发达国家在吸引直接投资方面站在了同一起跑线上。

 

  二、分层:经济全球化与当前直接投资区位选择的特点之二

 

  为了吸引跨国公司直接投资,世界各国在千方百计地在发掘当地优势的同时,努力为
跨国公司创造宽松的经营环境。在跨国公司和东道国两股力量互动的作用下,自二十世纪末
以来,国际直接投资迅速增长。以占直接投资占

GDP 的比重来衡量,1990 年,世界各国对

外直接投资存量占全球

GDP 存量的 19.2%,而十年之后的 1999 年时,这一比重已大幅上

升为

34.0%,2000 年这一比重进一步上升为 38.2%。2001 年,由于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全球

直接投资流量呈下降趋势,从而导致当年全球直接投资存量仅略有上升,达到

39.0%。但总

的来说,国际直接投资上升的趋势不会改变。在二十世纪末最后的十几年中,各类国家吸引
直接投资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吸引直接投资存量占

GDP 比重都增

长了二倍多,而对于经济转轨中的国家来说,外资更是如潮水般涌入。

 

  在令人振奋的数字背后是跨国公司谨慎的选择。传统的产品生命周期理论认为的跨国公
司将把国内生产活动逐步向发展中国家转移,最终没有一个国家会被工业化和现代化进程
遗忘的推论已经与现实不符,当前,几乎所有的跨国公司都对直接投资区位都有先后排序
一般有四个层次:

 

  第一层次的投资区位是核心国家:北美、欧洲、日本及亚洲新兴工业国。这些国家凭借良
好的创新环境和竞争环境,成为跨国公司直接投资的首选。

 

  第二层次是

“新新兴投资前沿国(New New Frontier Countries)。这些国家凭借廉价的

劳动力和当地或周边的巨大市场吸引了跨国公司投向发展中国家的大部分直接投资。这些国
家包括:中国、新亚洲小虎国家:马来西亚、泰国、印尼、菲律宾和越南,拉美的墨西哥、巴西
及阿根廷和智利,东欧的波兰、匈牙利和捷克等。

 

  第三个层次是

“潜力国家”,如果这些国家的投资环境能得到改善,那么将来会成为跨

国公司大举投资的区位。这些国家有俄罗斯、摩洛哥、突尼斯和埃及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