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ground image

墨电极表面与炉气中的氧气发生化学反应,在温度超过

400

℃时,氧气能渗入石墨电极表

面发生氧化。

3)电极折断消耗。
电极折断又分为高位折断和低位折断。
① 高位折断。
通常在电极柱的最高接头或接头座处断裂。电极间接头拧不紧,存在很小的缝隙,电极

与电极间有较大的接触电阻,导致连接处局部过热而变细。升温时在电磁力作用下,电极震
颤或电极升降系统运行不稳,造成的高位断裂。

电流不稳,三相电流不平衡,电缆横向摆动,带动与之相联接的电极晃动,也加剧了

电极的高位断裂。

② 低位折断。
端部只剩下电极头时,接合处已松动或氧化变细,为避免电极掉进熔池增碳,通常被

人工打掉。

4)接、滑电极操作不规范,增加异常消耗。
由于某一相电极的两段电极的连接处受热、振动等外界因素影响,产生退扣返松等现象,

在滑电极时如果不进行确认,可能会造成整根电极的损失。
3 降低电极消耗的措施
3.1 选择合理的供电参数

1)50t LF 炉配电系统分为 11 个档位,110~250V 电压范围内,每级增加 15V。60t LF 炉

配电系统也分

11 个档位,170~270V 电压范围内,每级增加 10V。

2)优化配电工艺。采用适宜的电弧电压和电流值,保持电弧的稳定性,减少电磁力的变

化和冲击。

50t LF 炉化渣时选择给定功率为 85%,采用 1~3 档;提温时选择给定功率为

95%,采用 9~11 档;保温时选择给定功率 70%,采用 5~7 档。60tLF 炉化渣时选择给定
功率为

75%,采用 2~4 档;提温时选择给定功率为 85%,采用 1~8 档;保温时选择给定

功率

50%,采用 5~7 档。

3.2 优化埋弧和萤石的加入量

改善埋弧效果,提高热效率,减少通电时间,降低电极消耗。稳定埋弧的渣厚

≥100mm(因弧长 70~90mm),转炉下渣层厚度 30~50mm,因此要求新加渣料量厚度至少
50~70mm。
3.3 建立精准底吹氩模式

利用智能吹氩系统对吹氩工艺进行优化,根据精炼不同时间段的精炼目的,选择不同

的吹氩模式,制定吹氩标准化操作规程,指导钢水吹氩操作,实现快速化渣、提温,加速钢
渣循环,保持钢水液面的平稳,减少电极振动幅度,延长电极寿命。
3.4 优化除尘效果,降低电极侧面消耗

进一步优化除尘炉盖形式保证除尘效果,在保证水冷炉盖不与钢包粘结的情况下,尽

量保证其密封程度,来保证除尘效果,从而保证电极周围的空气含量,降低电极侧面消耗。
3.5 设计制造带钻脱丝板手

淘汰原来的钳工扳手,设计制造新型电极拧紧扳手,用以处理由于高位断裂产生的可

利用的电极,使其重新被利用,同样降低电极消耗。
3.6 合理控制出站温度,降低电极消耗

转变观念,在现操作基础上适度降低钢水出站温度。连铸前

4 炉按偏上限控制,5~10

炉按中限控制,

10 炉以后按中下限控制,杜绝出高温钢,降低电耗,降低电极消耗。

4 使用效果

以上措施实施后,已经过了近一年的使用,从统计情况看效果良好,电极消耗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