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ground image

曲线呈现长

S 形,灰度感觉很生动,要在合成校色中尽可能接近胶片的效果,就要对

curves 进行调整,它大约有 14 个控制点来调整曲线,从而更精确地控制画面。通过对 curves
的调整,使图像对比度增大,色调即会均衡,画面则会显生动。还有一种方法是利用图层的
叠加模式来调整,比如使用

softlight 融合方式,则所有的色彩都趋于饱和,而且暗部加重。

如果再将画面做一点模糊,整个画面就会变得柔和,颗粒噪波也相应减弱。如果画面本身已
经很暗,可将叠加方式设为

screen,然后调整色阶和虚化度。通常,除了儿童可卡通类型,

一般不使用过于饱和的色彩。一味地增加饱和度或色彩纯度会使画面出现噪波,而噪波的增
加会让画面失去通透感、立体感。显的死板、幼稚、缺乏韵律。主题色调调整,拿蓝色调为例,
通常使用的较多,原因是胶片的感光在同一个场景中,各色彩之间有着微妙的平衡关系,
而当将视频素材人为的提高某些色彩的纯度时,其他中间色都跟不上,看起来就假,此时
将所有中间色调向一种色调倾向会有助于凸现主题鲜明的颜色,基本上基调的色相应该偏
主题色的补色。人对色彩的敏感比其他来得强烈,所以调色的中心就在于色彩的搭配。当使
整个色调倾向于蓝的时候,红和黄也会跟着变成偏紫和偏绿,这时候在

hue/saturation 里面

单选紫或绿,将它在色轮上调回红和黄。最后,得到的画面是在蓝基调上的鲜明红黄,暗部
色彩浓重,亮部饱和,画面颗粒细腻。室内一般主光源为冷色,辅助光为暖色,那么暗部相
对偏暖。这些特征有时在视频素材中不能得到体现,调整过程中就必须人为地向这个倾向去
调。有时同是室内景,因主题色为黄或绿色,调整方向又有所区别,就需要去除一切不和谐
色系。又比如室内人物多,杂乱,无主题色。那么画面必须突出光感,营造氛围。调整过的画
面感觉清澈干净,这时可以运用柔光的效果。但柔光不能随意使用,会使画面模糊不清。在
主题色和其补色之间,色彩渐变的层次越多,画面越沉稳,但这些中性色全部都得非常含
蓄,绝对不能自己凸现出来。如果图像画面中景物线条轮廓僵硬,色彩杂乱,可以根据需要
将所有其他灰度色彩都调向任何一种色系,蓝色是比较普遍的做法,校色处理后效果改善
明显。

 

  在后期合成中的色彩使用和控制,与平面印刷行业有很大不同,首先,数字领域的色
彩是色光,符合色光加色法;印刷行业是色料,符合色料减色法,必须加以区分和识别。合
成中的局部和整体的色彩调性,都是设计师追求的。

 色彩在后期创作中的运用起到了跨时

空进行空间色彩再创作的作用。如果说影视作品的画面造形是以形动人的话,那么色彩则是
以情感人,形色交融。后期数字色彩匹配和校正不但降低了对传统诸如色片控制,色温控制
的依赖,更是赋予设计师合成师更广泛的创作空间。现代数字技术背景下,色彩再创作已经
成为编导和后期合成师的必然选择。

 

  参考文献

 

  

[1]左汉中编著.中国吉祥图像大观[M].长沙:湖南美术出版社,1991. 

  

[2]阿恩海姆.艺术与知觉[J].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4. 

  

[3]郭廉夫,张继华著.色彩美学[J].陕西人民美术出版社,19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