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ground image

的感觉。只能采用分层细化的原则,从最初的几条深入一层变成十几条。这样的话,不会一
下子碰到太深的专业问题,可以循序渐进从委托方与文献的解答中不断学习,深化自己对
专业领域的了解,这样在设计中自己始终是层层推进的,不至于一于碰到无法逾越的专业
障碍。
    在这一阶段的开发中,由于一直是与自己不熟悉的专业领域打交道,所以我觉得一些辅
助设计工具似乎无法发挥应有的功能。在这期间,对我帮助最大的应是公司的

E-Mail 系统,

所有不清楚的问题的提出,以及对问题的解答都通过它进行周转。换句话说,在需求分析阶
段,它起到了一个与客户的交流沟通和客户需求的提取作用。所以,我认为在这一阶段,

E-

Mail 系统是对我帮助最大的工具,其次是 Excel,我用它建立了问题跟踪图表,对每一个
提出的问题,均需要记录上去,把问题结果(可分为已清楚、仍不太清楚、不清楚、尚未回
答)均记录下来,根据这些表,我可以很好地了解自己工作中的核心问题,并有了解决它
的方向,提高了工作效率。
    每进行一层的细化,我都把结果交付委托方审核,由他们进行提出何时能终止细化,大
约在八层细化后,对方认为已达到了效果,确认可以结束。至此,分析工作全部完成,项目
的需求分析基本成功了。
    在这次需求分析中,我认为取得成功的原因主要是方法和工具选择得正确。在界面设计中
采用了流行的辅助工具,对需求及逻辑模型的建立提供很大的帮助,可以更方便帮助自己
理清思路。选用了迭代法,把一些错误的影响在功能分析和界面分析的不断迭代过程中加以
改正。在后期,以功能需求为主时,我主要依赖的是沟通工具和表格工具,这也说明辅助工
具不是万能的,需求分析的关键之关键,应是与客户的交流与沟通。
    通过这次案例,我认为在软件的需求分析工作中,方法的重要性应远超过工具的使用,
应当首先确定分析中的风险,把风险分类,用不同的方法去解决各类风险,而工具的选择
不仅是要看影响力和名气,而是要真正为我所用,应把握其精髓,即是此工具到底可以对
开发有什么帮助,而不是仅限于如何使用。我认为在需求分析中工具的作用不外乎两个:一
是实际系统与环境模型等的抽象工具,二是需求表达工具。第一类的代表是

Rose,第二类

的代表是

Word,WPS,Visio 等,在这次项目中由于地理上的限制还用到了沟通工具 ,

Web 浏览与 E-Mail 服务系统。
    最后我还是总结一下,在需求分析中工具方法都只是辅助项目成功的因素,真正的决定
因素还是

—一“与客户的沟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