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ground image

另外,美是不可重复的,因为原创性的东西是无法复制的。故凡是具有现代意识的艺术家都
以重复为耻:他既不重复前人的,也不重复他人的,甚至也不重复自己的

——他追求独创

要求每一次创作都是一次新的

“焰火”! 

还有,现代艺术家都把创新视为艺术的生命,并认为创新需要大量的实验和巨量的付出,
换句话说,想要一件成功作品的诞生,就必须容忍上百件平庸作品的出现。那种对于别人的
创新尝试格格不入的人,至少说明他尚未进入艺术的现代语境。想要对现代艺术(建筑)作
品发表意见,必须掌握现代艺术语言和现代话语方式,否则等于

“对牛弹琴”,浪费时间。 

而且,建筑作为审美的客体,人人都有权利欣赏和评论。这种欣赏和评论跟学问的多寡没有
必然的联系,但它跟经验有直接的关系。一个经常接触现代建筑的出租司机与一个不经常经
常接触现代建筑的教授、院士,前者发表的意见,可能比后者更中肯!

 

最后,自从

“后现代”兴起以来,人文追求成为建筑的新的价值衡量尺度。建筑设计和城市规

划都主张以人为考虑的中心,也就是

“以人为本”。 

澳大利亚的悉尼歌剧院有一种

“群帆归步”的韵致 

第四要放眼世界高标。建筑,尤其是现代建筑像其他艺术一样是不认国界的。因此,各国建
筑师的跨疆越界,被邀去他国设计一些重要的,甚至是国家级的标志性建筑,早已司空见
惯,成了国际惯例。而且这种现象在那些建筑大师云集的国家尤其普遍。

 

例如,美国建筑师的力量可以说是最雄厚的,但昔日世界最高的纽约世贸中心是日本人设
计的;而现在在建的世贸中心新楼却让德国人中了标;德国的建筑阵容无疑也很强大,但
它的国会大厦的改建和法兰克福标志性的金融大厦的设计却交给了英国建筑师诺曼

·福斯特;

法国也是一个建筑人才济济的国家,然而它的以总统名义建造的蓬皮杜艺术文化中心设计
的国际招标,在

686 个竞标图纸中,却选中了意大利人和英国人(合作);高迪的祖国西

班牙也是一个建筑大国,但它在比尔鲍厄的那幢举世瞩目的古根海姆博物馆则是出自美国
建筑师盖里之手;至于耸立在悉尼埠头的那座石破天惊的歌剧院,大家知道,那是丹麦人
的天才奉献

……你看,这么多的建筑大师在各国间你来我往,互相客串,最终谁也没有输

给谁,谁也没有赢了谁,相反,每个人都贡献了第一流的建筑智慧,在各国放射出光芒,
推动了世界建筑的发展。

 

由此看来,一个国家想要在建筑上为本国或本民族争光,不一定非要自己的建筑师出来一
显身手,也不一定要以本民族的传统风格为基准。只要这座成功的建筑物耸立在你的土地上,
就显示了你作为业主的慧眼和格调,你和你的祖国就获得了荣誉。如果一味要求从民族传统
出发,要求一看就象什么,有时反而会束缚住自己的手脚,从而在国际智慧共享中失去很
多实惠和份额。近年来,我国在这方面也确实与世界接轨了,像已建的上海金茂大厦、在建
的北京国家大剧院和奥运国家体育场以及首都国际机场二期扩建工程等这样一些标志性建
筑都实行国际招标,并都让外国高手们中了标。这是一个明显的进步。与此同时我国中青年
一代建筑师也开始在国外中标。

 

第五要接受对话时代。世界多极化、文化多元化标志着我们这个新世纪的

“地球村”已进入“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