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ground image

  

 3.1.1 新能源产业带动 BMS 发展,07 年后 BMS 市场迅猛增长 

  

 如图 2 所示,国外重点企业从 1990 年至 1997 年专利申请量一直维持在较低的水平,

每年申请量均小于

50 件;从 1998 年开始专利数量有所增加,年度申请量均大于 50 件,且

整体呈上升趋势;

2007 年申请量首次超过 100 件,2008 年申请量达到峰值,申请量为 227

件,

2009 年开始专利申请量逐渐回落为 166 件,2010 年的专利申请量更是低于 50 件,

2011 年的专利申请量到目前为止更是只有 8 件。由于专利申请有 18 个月的公开周期,2010
年和

2011 年的专利申请量数据尚未完全公开。 

  

 图 2 还表明,国外重点企业专利年度申请人数在 1990 年到 2007 年期间,都处于较低

水平,申请人数均小于

50,但整体呈上升趋势;2008 年申请人数陡然增加,2009 年申请

人数更是超过

100 人,达到年度申请人数顶峰,2010 年申请人数开始回落,这与专利申请

的公开周期是密切相关的。

 

  

 从国外重点企业专利申请量―申请人的变化趋势可以发现,2007 年至 2009 年期间,

电池管理技术得到了各企业的大力发展,研发人数和申请量都在这期间达到年度的巅峰,
说明电池管理技术在这期间进入一个技术发展的高峰期。这与美国、日本和中国等国家大力
支持新能源汽车的发展、能源危机和节能减排是密切相关的。

 

  

 2005 年以来,随着美国政府对电动汽车的战略定位逐步明晰,政策支持力度明显加大。

目前美国已经形成了

“总体战略 + 一揽子政策”的电动汽车行动体系。同时,由于金融危机对

美国经济造成了沉重打击,美国迫切需要寻找新的经济增长支柱。在节能减排压力、汽车产
业变革、经济危机与政策支持的促使下,新能源汽车产业成为美国未来汽车发展的基本趋势。
 
  

 2007 年 5 月 29 日,日本产业经济省发表了推广下一代环保汽车及环保燃料战略,政

府、企业和学术界将合作推进革新,力争到

2015 年将日本国产生物燃料价格降至目前的三

分之一以下,到

2030 年真正实现电动汽车的普及。 

  

 我国在 2007 年 6 月,出台《中国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鼓励发展节能环保型汽车和

鼓励混合动力汽车、纯电动车的生产和消费;同年

11 月 1 日,新能源汽车生产准入管理规

则出台,根据各种纯电动汽车、混合动力汽车以及燃料电池汽车的各自特点和技术成熟度,
分别规划了推广应用的范围和条件。

 

  

 众多国内外的鼓励政策,大大刺激了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促进 BMS 的研发与专

利申请。由此可知,在

2007 年专利申请量上升,并于 2008 年出现申请量峰值是必然趋势。 

  

 3.1.2 日本一支独秀,汽车传统强国不甘示弱 

  

 如图 3 所示,日本在电池管理系统方面的专利申请量是最多的,申请量达到 768 件,

约占总申请量的

55%。可见,日本(JP)在电池管理系统方面的研究已经远远领先于各国;

其次是美国(

US)、世界知识产权组织(WO)、欧洲(EP)、中国(CN)、德国(DE)、韩国

KR)、英国(GB)、加拿大(CA)、法国(FR)、俄罗斯(RU)、中国台湾(TW)。其中,

美国、世界知识产权组织、欧洲、中国分别占

17%、11%、6%、4%。可见,国外重点企业,包含

美国、日本、德国的

9 家企业,在世界电动汽车发展较先进的区域范围内进行了专利布局,

尤其是日本,专利部署所占比重最大。这些企业在中国也进行了小范围的专利部署,虽然比
重不是很大,但还是应该引起重视,应该大力发展本国的电池管理系统技术,避免专利侵
权及技术领域专利申请范围的缩小。

 

  

 3.1.3 丰田独领风骚,各企业不甘落后、奋起直追 

  

 如图 4 所示,国外重点企业专利主要申请量以丰田(TOYOTA)申请的专利最多,达

567 件;其次是日本电装(DENSO),申请量为 212 件,其中,日本电装是丰田旗下的

子公司,双方也有共同申请的专利,共有

29 件;申请量第三的是本田(HONDA),共 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