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ground image

2、随着人口的增长,工农业生产的不断发展,造成了水资源供需矛盾的日益加剧。从本

世纪初以来,到

70 年代中期,全世界农业用水量增长了 7 倍,工业用水量增长了 21 倍。中

国用水量增长也很快,至

70 年代末期全国总用水量为 4700 亿立方米,为建国初期的 4.7 倍。

其中城市生活用水量增长

8 倍,而工业用水量(包括火电)增长 22 倍。北京市 70 年代末期

城市用水和工业用水量,均为建国初期的

40 多倍,河北、河南、山东、安徽等省的城市用水

量,到

70 年代末期都比建国初期增长几十倍,有的甚至超过 100 倍。因而水资源的供需矛

盾就异常突出。

由于水资源供需矛盾日益尖锐,产生了许多不利的影响。首先是对工农业生产影响很大,

例如

1981 年,大连市由于缺水而造成损失工业产值 6 亿元。在中国 15 亿亩耕地中,尚有

8.3 亿亩没有灌溉设施的干旱地,另有 14 亿亩的缺水草场。全国每年有 3 亿亩农田受旱。西
北农牧区尚有

4000 万人口和 3000 万头牲畜饮水困难。其次对群众生活和工作造成不便,有

些城市对楼房供水不足或经常断水,有的缺水城市不得不采取定时、限量供水,造成人民生
活困难。其三,超量开采地下水,引起地下水位持续下降,水资源枯竭,在

27 座主要城市

中有

24 座城市出现了地下水降落漏斗。

三、水利建设与洪涝灾害

 

1、由于所处地理位置和气候的影响,中国是一个水旱灾害频繁发生的国家,尤其是洪

涝灾害长期困扰着经济的发展。据统计,从公元前

206 年至 1949 年的 2155 年间,共发生较

大洪水

1062 次,平均两年即有一次。黄河在 2000 多年中,平均 3 年两决口,百年一改道,

1887 年的一场大水死亡 93 万人,全国在 1931 年的大洪水中丧生 370 万人。建国以后,

洪涝灾害仍不断发生,造成了很大的损失。因此,兴修水利、整治江河、防治水害实为国家的
一项治国安邦的大计,也是十分重要的战略任务。

中国

40 多年来,共整修江河堤防 20 余万千米,保护了 5 亿亩耕地。建成各类水库 8 万

多座,配套机电井

263 万眼,拥有 6600 多万千瓦的排灌机械。机电排灌面积 4.6 亿亩,除涝

面积约

2.9 亿亩,改良盐碱地面积 0.72 亿亩,治理水土流失面积 51 万平方千米。这些水利

工程建设,不仅每年为农业、工业和城市生活提供

5000 亿立方米的用水,解决了山区、牧区

1.23 亿人口和 7300 万头牲畜的饮水困难。而且在防御洪涝灾害上发挥了巨大的效益。

2、随着人口的急剧增加和对水土资源不合理的利用,导致水环境的恶化,加剧了洪涝

灾害的发生。特别是

1991 年入夏以来,在中国的江淮、太湖地区,以及长江流域的其他地区

连降大雨或暴雨,部分地区出现了近百年来罕见的洪涝灾害。截至

8 月 1 日,受害人口达到

2.2 亿人,伤亡 5 万余人,倒塌房屋 291 万间,损坏 605 万间,农作物受灾面积约 3.15 亿亩,
成灾面积

1.95 亿亩,直接经济损失高达 685 亿元。在这次大面积的严重洪灾面前,应该进一

步提高对中国面临洪涝灾害严重威胁的认识,总结经验教训,寻找防治对策。

3、目前我国处于经济高速增长期,为支持社会经济的发展,研究表明在未来 20 年中,

在为解决水资源短缺与合理配置、防洪、满足电力供应等方面的要求,仍然需要建设大坝。但
大坝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受到空前的关注,全世界大多数的国家都在比以往任何时候更
加认真地考证、研究、推迟,甚至在某种极端情况下中止或放弃新的水电开发方案。

  

 大坝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随着公众环保意识的提高日益受到关注,

“怒江水电开发

规划

”、“溪洛渡、向家坝电站建设”、“岷江杨柳湖水利枢纽工程论证”等项目与生态环境保护

的矛盾受到社会的热切关注是这些问题的集中体现。一方面,我国的现代化需要水利水电资
源的开发,另一方面,大坝建设带来的生态环境问题关系到流域可持续发展,实现水利水
电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协调发展是时代的要求。如何协调水资源开发利用与生态环境保护的
关系,做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是未来大坝建设必须考虑的问题。可以预见,生态环境影响
问题将成为未来水利水电工程建设的限制性因素。

  

 国家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引入,对促进建设项目的环境保护起到巨大的作用,《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