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ground image

  

2.模块化原则

  

“认知心理学将知觉看作对感觉信息的组织和解释,其知觉研究主要涉及模式识别。当

人能够确认他所知觉的某个模式是什么并将它与其他模式区分开来时,就是模式识别。在多
媒体课件设计中,信息表征的形式要选取恰当的模式,学生才能对信息进行更好的加
工。

”[4]“跨文化交际”课件在组织结构上遵循模块化设计原则,合理地将教学内容按不同维

度进行归类和安排,并理清各部分内容之间的联系,通过点

—点、点—面、面—面的形式来

建构整个课件的架构,使得每个知识点不是孤立地出现,而是处于一个链锁式或网络式的
整体结构之中,便于学习者充分发挥结构优势效应来学习。

[4]这种模块化设计体现在整体

上的模块化设计和各模块中的再模块化设计。整个课件由不同层次不同大小的模块搭建而成。
  (

1)整体上的模块化设计

  根据学习者的认知发展规律,学习者总是习惯按照由简到繁、由易到难、由整体到局部
的规律进行学习。

“在大学阶段,学生的认知水平得到充分提高,学习策略迁移的主动性和

自主性也得以加强。

”[1]学生开始自定步调,自主选择学习方法,并采用从整体到局部的认

知规律(类似语文的

“总—分—总”结构)进行学习,因为“先把握课程大方向,再细究局

”能使他们迅速掌握一门课的主要内容。“跨文化交际”课件从整体上采用模块化和分层组

织原则,如图

4 所示。

  (

2)各模块中的再模块化设计

  模块化设计思想不仅可以用在课件整体框架的设计上,还可以具体用在各栏目内部的
设计上。可以说一个栏目的目录或是导航就是一个模块,而它们内部又含有许许多多的内容
模块,内容模块中还具体细分子模块。例如,在

Unit2 的

“Contents”模块中,包含了“What is 

cultural

”和“Elements of communication”两大内容模块,而两大模块又细分了多个子模块。课

件的其他栏目均是如此分块,使学习者获得清晰的学习思路和途径。
  

3.文本图示化

——图片动态化原则

  

“注意的稳定性是指注意保持在同一对象上的时间,它反映主体的注意品质,在客观上

受注意对象的属性影响。如果对象的表现形式丰富灵活、具有动感且引人入胜,那么注意保
持在该对象上的时间就会持久;相反,如果对象的表现形式单一、乏味,注意稳定性肯定不
好。

”[5]注意的稳定性给课件设计的启示就是要以丰富动感的表现形式来呈现教学内容。 “字

不如表,表不如图,图不如动画

”说的正是这个道理。“跨文化交际”课件中,起初仅以文字

形式在

“Further development”栏目的“Movies”模块中列出 7 部电影,但之后发觉文字过多易

使学习者厌烦,因此改用图片形式呈现电影目录。另外,在各单元的首页,还将图片以跑马
灯的动画形式来展现,以此增强课件的动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放大有效区域原则

  (

1)放大视觉的有效区域:根据人类的视觉规律,被注意的对象越集中、占的区域越

大、排列得越有规律时,则越容易得到人们的关注。

“同时也要注意对无关信息的抑制,即阻

止无关信息进入工作记忆。

”[5]因此,要想学习者一眼就能分辨出哪些是需要注意的学习区

域,在设计课件时,必须扩大课件中安放学习内容的有效区域,而尽量把除学习内容外的
无效区域缩小。例如,在最初的版面设计时,导航因垂直放在左侧而占用了过多的内容区域,
内容呈现区域一小,视觉上就会给人以压抑、狭窄和拥满之感。改版时,则有意扩大了内容
的有效区域。
  (

2)放大听觉的有效区域:另外,在课件设计时,除了设计好视觉上的有效区域,还

得合理安排听觉上的

“有效区域”。“注意选择功能中的过滤器模型认为,个体不可能在同一

时刻注意两件事情,除非两者的信息含量少,或者呈现的速度很慢;即一个人在同一时间
只能接收一个通道传来的信息。

”[3]因此,课件中无需插入背景音乐,因为当视觉与听觉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