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ground image

各部门全员全过程参与设备的维修管理。同时,笔者认为应用现代化方法,如可靠性工程、

维修性工程、系统论、信息论、决策论等,以及先进的技术,如状态监测和故障诊断技术、人

工智能、专家系统等,经济合理地组织设备的维修管理,将是今后我国机电设备维修管理的

努力方向和发展趋势。

 

  

2 设备维修管理基本模式的发展

 

  机电设备的维修管理是随着生产发展而形成的一门学科,其发展过程大致经历了

4 个

阶段,即事后维修、计划维修和预防维修以及处于发展中的运用可靠性维修理论和故障监测

及诊断技术的主动维修或视情维修。

 

  人类进入工业社会后就产生了设备的维修问题。最初由于设备简单,维修费用少,设备

维修管理主要是实行事后维修管理模式,即设备坏了才修。事后维修的结果,致使停机时间

增加且无法保证机器的正常和及时使用,影响到生产任务的完成。随着生产技术和工艺的不

断发展,出现了流程生产和简单的流水作业,生产越来越强烈地依赖于设备,事后维修管

理所造成的非计划停机就成为突出问题。这使人们认识到应该积极地设法预防设备的故障。

 

  

20 世纪 40 年代末,美国开始大规模地研究包括武器装备系统在内的设备维修管理模

式问题。

50 年代初期,由于设备故障造成的停机影响了成品的交货期,以及因紧急排除故

障所需支付的突击加班费用等,使得美国企业不得不考虑如何有效地组织设备的修理和维

护工作。研究和实践发现,采用有计划的预防维修可以减少设备的故障,节约大量维修时间

和费用,结果逐步形成了预防性维修的概念。之后美国通用电气公司和杜邦公司又针对预防

维修存在着既有过剩维修又有维修不足的问题,将预防维修制度发展成为生产维修。生产维

修除了坚持日常保养外,还包含以下

4 种主要维修方式:事后维修、预防维修、改善维修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