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ground image

© 1994-2010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http://www.cnki.net

  由于多晶

Si

晶粒方向各异

,

一般采用

HF

HNO

3

和去离

子水按照一定比例混合的腐蚀液

,

Si

片进行各向同性腐蚀。

  本文提出一种对多晶

Si

片进行二次腐蚀的新制绒工艺

,

即首先在富

HNO

3

体系中对

Si

片进行一次腐蚀

,

再在富

HF

体系中进行二次腐蚀。

2

 实  验

2. 1  制绒

  实验采用

125 mm

×

62. 5 mm

电阻率在

(0. 5

3. 0)

Ω・

cm

p

型多晶

Si

,

腐蚀溶液为

HF (40 % ,AR) / HNO

3

(65 % ,

AR) / DIW

体系。首先在

HF

HNO

3

= 1

5

的条件下进行一

次腐蚀

,

条件为

19

,

腐蚀持续

2 min ;

然后分别在不同时间、

不同浓度配比的富

HF

溶液中进行二次腐蚀

,

实验条件及编号

见表

1

。对比组只进行一次腐蚀

,

O

组。两次腐蚀实验均在

聚四氟乙烯腐蚀槽内进行

,

并加入适量去离子水稀释。腐蚀之

后在

0. 5 %

NaO H

溶液中浸泡

30 min ,

再用大量去离子水进

行清洗

,

烘干。

1

 多晶

Si

片二次制绒条件

Tab. 1

 

Secondary texturing on multi

2

crystalline silicon

Time/ min

H F : HNO

3

50

1

20

1

15

1

10

1

5

1

1

A1

B1

C1

D1

E1

2

A2

B2

C2

D2

E2

3

A3

B3

C3

D3

E3

4

A4

B4

C4

D4

E4

5

A5

B5

C5

D5

E5

  每组

Si

片分别测试了制绒后的反射谱线

,

并用扫描电子

显微镜

(SEM)

观察表面形貌。

2. 2  电池制作

  每组

Si

片经腐蚀制绒后

,

用液态

POCl

3

源扩散制备

p

2

n

,

PECVD

方法

[ 8 ]

制备

Si

3

N

4

减反射膜

(ARC) ,

用丝网印刷

Al

背场和电极

,

最后用快速烧结炉制备接触电极。制作的电

池在

25

℃、

AM1. 5

标准光谱条件下测试电池性能参数。

3

 分析和讨论

3. 1  光学性质

  为了精确反映不同制绒条件下

Si

片表面的反射效果

,

所有二次腐蚀制绒的

Si

片进行了反射谱的测试

,

并与进行一

次腐蚀的

Si

片进行对比。反射率测试采用

Carry 5000

紫外

2可

2近红外分光光度计。

  从对反射谱进行加权计算得到的平均反射率

,

可以发现

:

1) A

E

,

随着二次腐蚀时间的加长

,

各组反射率基本呈现变

大的趋势

,

C

D

组缺乏规律性

;2) B

组腐蚀条件下的

Si

片反

射率

(21. 35

22. 51 %)

均小于对比组

O

(

只进行一次腐蚀

)

Si

(22. 7 %) ,

如图

1

所示。

  

3) A1

组制绒后平均反射率最低

,

加权后为

20. 34 % ,

比对

比组

Si

片少

2. 36 %(

绝对值

) ,

且在

350

1 050 nm

的范围内

,

A1

Si

片反射率均明显低于

O

,

反射谱曲线如图

2

所示。

  由图

2

可见

,

PECVD

方法在

Si

片表面沉积一层厚度约

75 nm

ARC

,

各组

Si

片的平均反射率均有明显下降。

A1

组平均反射率为

6. 78 % ,

对比组

(O)

6. 36 %

。在镀

ARC

前后

,A1

组反射率降低幅度略小于

O

,

但镀膜后反射率在

550

1 000 nm

范围略低于

O

,

且在更接近

600 nm

的波长位

置达到最低点。太阳光谱在

600 nm

波长光强分布最多

[9 ]

,

此利用薄膜干涉原理设计的

ARC

有明显的波长选择性。在

A1

组绒面基础上进行镀膜得到的反射谱线表明

,A1

组具有更

好的陷光效果。

1

 一次腐蚀与二次腐蚀制绒反射率对比

Fig. 1

 

Comparison among reflectivity of f irst

( sample O) and secondary texturing

2

 

PECVD

ARC

前后反射率

Fig. 2

 

Reflectivity before and after PECVD

  图

3

A1

A2

A3

组制绒后

Si

片表面形貌

SEM

,

均放

3000

倍。从绒面形貌可以看出

,

在腐蚀

1 min

时出现很多较

深的沟槽

,

且沟槽形状多为狭长

,

约为

9. 25

μ

m

×

2. 66

μ

m ;

腐蚀

2 min

,

沟槽深度减小且形状较腐蚀

1

分钟时略宽

,

3. 02

μ

m

×

6. 39

μ

m ;

腐蚀

3 min

,

沟槽深度和尺寸进一步

减小

,

约为

7. 33

μ

m

×

2. 69

μ

m

。由此可知

,

随着二次腐蚀时间

的延长

,Si

片表面趋于平坦

,

腐蚀坑深度变小

,

形状变圆

,

因此

反射率随腐蚀时间的延长而变大。这是因为

,

在一次腐蚀过程

, HNO

3

所占比例较高

,

反应速率受

HF

的扩散进程控制

;

在二次腐蚀阶段

, HF

比例较高

,

反应过程由

HNO

3

的氧化还

原所控制

, HNO

3

Si

片表面氧化形成

SiO

2

。由于多晶

Si

粒具有随机性

,

腐蚀过程中表面局部会被氧化物所覆盖

,

根据

氧化物厚度和

Si

片表面结构

,

颜色会有所不同。实验中

,

通过

0. 5 %

NaO H

溶液对

Si

片进行短时间处理可去除染色部

分。腐蚀过程从最初的几个点快速腐蚀

,

然后逐渐散开到整个

硅片

,

这也解释了从

A1

A3

表面形貌的变化趋势。但沟槽

1

0

4

3

期  吕肖前等

:

多晶

Si

太阳电池新型制绒工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