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ground image

色,但培训的内容都是:通过各种教导或体验的方式在知识、技能、素质等方面改进新员工
的行为方式,以达到

 期望的标准。

    企业与其所处的外部环境的关系十分密切,企业员工在企业外面的言行代表着本企业全
体,直接影响着企业的形象和声誉。因此,企业应从长远利益和整体利益出发,采取包括新
员工入职培训在内的多种方法,让新员工树立企业的自豪感,产生企业的向心力,教导新
员工自觉地维护企业的声誉和利益。
    可见,入职培训的完整定义应该是:企业对新录用的员工,在进入职位之前进行的企业
概况和员工须知的教育,以培养新员工应具备的素质、掌握必要的知识和基本工作技能,使
之能尽快适应新的工作环境。
    二、新员工入职培训的发展与现状
    新员工入职培训工作发展至今,已经经历了近百年漫长的历程。它作为员工培训工作的重
要组成部分,随着培训理论的发展而发展,已经历了一个从无到有,从片面到全面,从低
级到高级的发展过程。
    最初,由于企业规模较小,生产技术简单,主要是以手工劳动为主,新员工培训还不被
人们所认识。
    19 世纪末、20 世纪初,美国人泰罗和吉尔布雷斯等最先强调培训的意义,主张以规范性
操作来取代过去工人的经验性操作,推行标准操作法并按照这种标准方法来培训工人。从此,
始了新员工的技能培训。
    20 世纪 30 年代,美国心理学家梅奥发现:人是“社会人”(把人的本性由最初地定的“经
济人

”转换为“社会人”的角色),不能单靠支付工资来调动积极性。因此,员工的士气、工作

满足感、能够被赏识同样是影响劳动生产率的重要因素。这个发现为新员工入职培训增添了
重要内容。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培训成为一门职业,有人专门从事新员工入职培训。在加强对新员工
知识、技能培训的同时,也越来越重要视对新员工素质的培训。
    1943 年,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认为人的需求可以分为 5 个层次,即一、生理需要;二、安
全需要;三、归属感;四、受人尊重;五、自我实现。这

5 种需要是按由低到高的顺序排列的,

只有在较低层次的需求得到满足后,才去满足更高层次的需求。这个理论使新员工入职培训
的内容进一步深化和拓展。
    20 世纪 50 年代,赫兹伯格把影响人的行为的各种因素分为“激励因素”和“保健因素”两类。
激励因素与本身工作性质相关,如成就感、责任感等,是使人能产生满足感的因素;保健因
素与工作的外在条件相关,如企业的管理、工资等,是能防止产生不满意的因素。要调动员
工积极性,必须使员工两个因素都满足。这个理论给新员工入职培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0 世纪 50 年代后期,道格拉斯提出人性假设的 X 理论、Y 理论。X 理论假定一般人都很
讨厌工作,对这些人要劝说、监督、惩罚,必要时也可给予奖励。

Y 理论则认为人本身并不讨

厌工作,关键在于要为员工创造条件,使他乐于为实现企业目标而努力。这个理论使新员工
入职培训与员工上岗后的其它培训紧密地联系起来了。
    20 世纪 60 年代以来,培训理论开始研究管理者的领导作风与员工工作之间的关系。这一
时期的培训理论更加系统化,入职培训的对象也从一般工人扩展到管理人员。对新员工入职
培训,特别是对管理人员的入职培训提出了新的目标。
至此,国外的培训理论已淅趋完善,而国内的培训实务与培训理论研究还处于不成熟阶段。
进入

21 世纪后,我国企业对员工的培训,尤其对员工的培训日渐重视。

    三、如何设计新员工入职培训方案
   (一)培训需求分析
    培训需求分析是设计新员工入职培训方案的首要环节。它由培训管理人员采用各种方法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