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ground image

充分发挥比较优势,致使劳动力的优势和已有的产业基础潜能得到充分释放,

IT产业为代表的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快速增长,出口产品结构不断优化,对外

贸易竞争力指数显著提升。

2008年,我国工业品出口超过德国,成为世界第一

大工业制成品出口国。

3、市场开拓成效明显,市场结构趋向多元

中国目前已同世界各大洲所有国家和地区建立了贸易往来。从发展中国家到发

达国家,从传统市场到新兴市场,形成了多层次、多元化的对外贸易发展格局。

截至

2010年,中国已成为日本、韩国、澳大利亚、巴西、南非等经济体的第一大出

口市场,欧盟第二大、美国和印度第三大、东盟第四大出口市场。尤其是对新兴经

济体和发展中国家的贸易规模大幅上升。与东盟贸易所占比重提高到

9.8%,与

金砖五国 贸易所占比重提高到

6.9%。2010年,对非洲及拉丁美洲的进出口

贸易皆呈上升趋势。与贸易伙伴往来的增加,也给中国在双边和多边合作中提供

了更多机遇,进一步增强了中国参与国际规则制定的实力和能力。

4、顺差规模有所减少,贸易平衡逐渐改善

1990年以来,随着大规模承接国际产业转移,参与国际分工体系,工业制成

品竞争力不断增强,出口增长速度超过进口,中国对外贸易由总体逆差转变为

顺差。

2005年,中国对外贸易顺差首次突破1000亿美元,2008年达到2986

亿美元历史高点。此后顺差逐渐收窄。

2009年和2010年,中国对外贸易顺差分

别为

1961亿美元和1831亿美元,比2008年分别下降34.4%和38.6%  

2010

年 中 国 对 外 贸 易 顺 差 与 出 口 总 值 之 比 为

11.6% , 与国 内生 产 总 值 之 比 为

3.1%,在全球贸易差额最大的10个国家中,我国对外贸易顺差与国内生产总

值之比属中下水平。中国对外贸易顺差主要源于美国、欧盟等终端消费市场,而

与日本、韩国、东盟等工业中间品生产国的贸易则长期为逆差。中国对外贸易顺差

是制造业比较优势的体现

,也是参与国际分工的必然结果。

5、贸易对全球经济增长贡献上升,国际影响力显著增强

中国对外贸易发展不仅带动了自身经济成长,同时也促进了世界经济增长。金

融危机爆发以后,中国及时采取一系列政策措施刺激经济,扩大内需,稳定进

出口规模,成为

2009年世界主要经济体中大宗商品进口量保持增长的唯一国家。

中国因素支撑全球大宗商品市场需求恢复,价格止跌趋稳,对世界经济复苏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