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ground image

象一样,当人们观测认识一个社会系统时,也在某种程度上依靠

“透

”,借此观测、分析、认识系统的层次、组份、联系等的某些属性,同

时却忽略层次、组份、联系等之外的另一些属性。而

“隐喻”这种对问题

情境进行结构化处理的基础就相当于透镜的

“滤镜”。系统隐喻理论实

际上是利用了语言学中的隐喻规律,把其扩展到系统研究领域。用一

种概念表达另外一种概念的隐喻,的确有强大的描述、解释、预测及

规范化作用,可以充当联接问题情境和方法的桥梁,但是也有其内

在局限,如容易造成思维定势、意义在隐喻中丢失等。正是因为人们

使用了不同的系统隐喻,因而对同一个客观社会现象的认识不同。因

此管理者、决策者、研究者需要时时审视对问题情境的其他感知,并

保留对其他处理方法的开放性。借助于使用

“主导的”方法论和“辅助

”方法论,全面系统思维者能够覆盖所关注的主要问题和其他重要

问题,能确保以整体的方式系统审视、

“干预”所研究的对象与客体 。

TSI 能够同时处理问题情境的不同观点,因此当相关个体认为对问

题情境特征的表述应当改变时就会有备无患。成功应用该方法的关键

是要按照对问题情景的感知来选择适当的方法论,同时要随时准备

认可可能存在的对问题情景的其他不同的感知。

  除了在实践中分析问题及决策等方面的应用外,

TSI 在学术研

究中也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对于一些复杂问题的研究有较好的创造

性与独到性,特别是对处于学科发展

“前范式”阶段的研究对象有较

强的适用性。当研究者面临同一个复杂的现象时,经常会出现因不同

研究者的立场和视角不同而出现不同的结论,甚至研究结论相互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