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ground image

有风险。不过,由于在客观上人类的任何一种饮食消费,甚至其他行为总是存在某些风险,
绝对安全性或零风险是很难达到的,尽管这是当代环境威胁加剧条件下普通消费者追求的
目标。所谓相对安全性就是一种食物或成分,在合理食用方式和正常食量情况下,不会导致
对健康损害的实际确定性。任何食物成分,尽管是对人体有益的成分或其毒性极低,若食用
数量过多或食用条件不当,都可能引起毒害或损害健康。某些食品的安全性又因人而异,如
鱼、蟹类水产品经合理的加工制作及适量食用,对多数人是安全的,但对少数有鱼类过敏症
的人可能带来危险。食物中某些微量有害成分的影响,也往往在对该成分过敏的人群中表现
出来。以上说明,一种食品是否安全,取决于制作、食用方式是否合理,食用数量是否适当,
还取决于食用者自身的一些内在条件。

 

  食品绝对安全性与相对安全性的区分,在很大程度上也反映了一方面是消费者,另一
方面是管理者、生产者和科技界主流派对什么是安全食品在认识角度上的差异。前者要求对
他们提供没有风险的食品,而把近年频繁发生的安全性事件归因于技术和管理的不当。后者
从食品构成及食品科技的现实出发,认为安全食品并不是完全没有风险的食品,而是在提
供丰富营养和最佳品质的同时,力求把可能存在的任何风险降至最低限度。可以认为,这

2

种不同的概念既是对立的,又是互补的,是人类对食品安全性认识发展与逐渐深化的表现
从需要与可能、现实与长远的不同侧面,概括了食品安全性比较完整的含义。

 

  食品安全是关系国计民生的大事。保证食品安全,防止食源性疾病的发生,是构建和谐
社会、维护安全稳定的重要措施。吃得放心、吃得安全、吃的健康,这是公众的强烈愿望和共
同的健康追求,也是社会文明进步的表现。而倡导和建立健康、科学、文明的生活方式,正是
先进文化的重要内容。为人民健康服务、为社会经济建设服务,是公共卫生工作的根本宗旨。
保证食品安全、保障公众的健康权益,代表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这是以科学发展观
为指导,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食品工作者和食品消费者,要正确认识食品质量和
食品安全性,确保消费者吃得放心、吃得安全、吃的健康编辑。

 

  参考文献:

 

  

[1]陈丽华,李光宇,王世琨.我国的食品质量安全现状分析[J].东北农业大学学报:社

会科学版,

2007,5(1):47-49. 

  

[2]王薇. 食品质量安全分析[J]. 畜牧与饲料科学,2009(2):80-81. 

  

[3]石毓梅.浅论我国食品质量安全及控制体系[J].广西质量监督导报,2009(6):38-

40. 
  

[4]张则钦.推行农业标准化确保食品质量安全[J].世界标准化与质量管理,2008(7):

4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