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ground image

9.对于人均 GDP 较高、人口密度较大、人口规模较大的城市应优选分类垃圾处理型综合处理
模式。综合选用有机垃圾生化处理、无机垃圾分选、可燃物焚烧、残余物填埋等多种处理手段。
对于人均

GDP 中等的城市应优选混合垃圾处理型综合处理模式。对于人均 GDP 较低的城市

宜采用以填埋为核心的综合处理模式,辅以分选、生化处理等处理手段。

10.城市面积较小、垃圾产量较低的小城市应尽量将垃圾综合处理厂建在同一场所,大、中型
城市可以分散建设几种单元处理设施,相互之间形成完整的物流系统。在市区建设收集及转
运站,转运站可与分选中心合建,在近郊区建设部分处理设施,生化处理厂可与焚烧厂合
建,在远郊区建设最终处置设施,填埋场是垃圾综合处理系统中必不可少的一环,可实现
残渣的最终填埋。

11.城市生活垃圾综合处理规划应对生活垃圾从产生、分类、收集、运输、转运、处理、回收利用
到最终处置进行全过程规划,规划的最终目标是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即可持续发展。
综合处理规划应遵循五大指导思想和七个基本原则。

12.构建城市生活垃圾综合处理体系是一个长时间的实践过程,应根据城市社会、经济及环
境的发展情况,走

“总体规划、分步实施、逐步完善”的道路,最终使综合处理体系不断丰富

和发展。

13.垃圾综合处理系统受众多内外部条件的约束,同时也反过来影响外部环境。不同城市的
内外部条件不同,对同一综合处理模式的约束力不同,也即模式影响因素的评价权重不同
另一方面,不同综合处理模式对同一内外部环境的影响程度也不相同,也即该模式与评价
标准的隶属度不同。根据众多影响因素的权重和隶属度结合组成的评价结论,才能最终确定
每种类型城市适合的垃圾综合处理模式。

14.利用模糊评价方法,得出某典型

Ⅰ类城市生活垃圾综合处理模式优选次序为:“有机垃圾

生化处理

+无机垃圾分选+可燃物焚烧+残余物填埋

”>“可燃垃圾焚烧+不可燃垃圾分选+残余

物填埋

”>“有机垃圾生化处理+无机垃圾分选+残余物填埋”>“可燃垃圾焚烧+残余物和不可

燃垃圾填埋

”。

15.生活垃圾综合处理系统建设与运营应以政府补贴作为经济杠杆,规划作为指导原则,采
用多种市场化手段,考虑建立多元化融资机制、市场化运营机制和资金保障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