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ground image

他们的际遇有何不同?说明什么问题?学生通过思考,对课文内容进行一个回顾,在此感

——

性认识基础上形成一种理性认识

对文章主题的把握。还可以这样提问:为什么孔乙己在

” “

酒客们嘲笑他时,连连辩白,而范进在遭到胡屠户的咒骂之后还 唯唯连声 说 岳父见教

的是 ?孔乙己尽管穷困潦倒,也不肯脱下那件又脏又破的长衫,而范进却能 手里插个草

标 ,在集市上卖鸡,这些表现了两人怎样不同的性格?学生通过比较,在同中求异,异中

求同,认识到孔乙己自视清高,自诩 君子固穷 ,有一股傲气,而范进怯懦猥琐、甘受屈辱
的性格也便呈现出来。

  “

求异 不是目的,不能凭空臆想,更不能胡思乱想,而是为了在同类事物中找出差异 ,

找出甲事物区别于乙事物的特性。是在理解课文字、词、句、篇的基础上,抓住中心,领会写
作特色,进而对课文进行评价和鉴赏,进一步深化理解,从不同方面、不同角度拓展思维空
间,对课文进行多方面的分析和探求

  三、延伸求异
  延伸求异是一种更高的思维及能力训练。它是指在课文内容认识基础上,经过联想和想

象,寻求一种超乎课文之上的更深层次的理解和创见,其特点是新颖、独创。要求教师教学
中精心设计问题,把问题的目标指向课文的深层内涵或广阔外延,通过口头表达或书面写
作呈现出来。如:教学《皇帝的新装》可设计一道题,让学生想象,游行大典举行完毕之后,
皇帝回到皇宫后怎样了结这件事,是继续被骗还是派人捉拿骗子?或是别的结局。学生可大
胆想象,不拘一格,做到言之有理,言之有趣,能有创新则更好。

《范进中举》一文最后说:

说了一会,千恩万谢,低着头,笑眯眯的去了 ,可设计让学生写一段此时胡屠户的心理

活动,把 笑眯眯 表现出来。

  语文教学实践证明,在教学中充分拓展学生的求异思维空间,长期进行求异思维训练,

对学生求异思维能力乃至创造思维能力的培养和提高有明显效果。在进行求异思维训练的过
程中,学生对问题的意见不论赞成或反对,不论是褒还是贬,即使彼此难于相容,难辨正
误,只要言之有理、言之有据,就应允许学生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教师不应压制,更不能
主观武断妄下结论。当然,求异不是目的,仅是一种方法,一个角度,不恰当地滥用求异思
维,会影响学生集中深入地思考问题和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只有适宜、合理地使用,才能达
到训练的目的。

  

“ ”

“ ”

总之,语文教学重在一个 新 字,贵在一个 创 字,只有打破常规,摈弃俗套,才有

生命力,也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素质,培养出具有创新能力的年轻一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