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ground image

 

专业素质和道德水平的提高。另外,知识更新速度的加快和教学改革力度的加大,要求教师
必须不断更新知识,提高能力。但是,我国教师继续教育在经济投入和时间安排上都不能满
足教师的需求,教师普遍缺少继续学习和进修的机会。职后教育的不足造成许多教师在文化
素质、专业能力和职业道德水平等方面落后于时代的要求。
2 .教师心理健康教育严重滞后。我国正处于多层面、全方位的转型期,社会的转型也带动了
文化教育的转型。传统的教育思想和新教育观念之间的碰撞,教师的职业理想与现实的社会
环境的冲突,教师职业竞争加剧,社会对教师的期望不断提高等等,都给教师心理带来严
重冲击。国家中小学健康教育课题组对辽宁省

l4 个城市 168 所中小学 2292 名教师的检测显

示,有

51.23%的中小学教师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刘晓明等学者采用精神症状自评

量表对

760 名东北中小学教师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中小学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明显低于

全国常模

[61。可见,沉重的心理压力使教师成为心理问题的高发群体,但是针对教师心理

问题的心理健康教育

_T 作在我国还基本处于空白状态。心理健康是提高道德素质的前提,

教师心理健康工作的落后,使许多教师心理问题不能得到及时的预防和解决,而教师心理
问题不断增多,必然阻碍教师良好道德行为的形成。
三、单一僵化的教学、评价和管理制度是滋生教师职业道德失范的温床
教育制度化和规范化是近代学校教育发展的重要特征,也是其获得发展的重要动因。然而,
僵化的教学制度、单一的评价制度、不当的学校管理模式不仅阻碍了正常教育教学工作的顺
利进行,也是导致教师职业道德失范的重要原因。
1.僵化的教学制度和重复的工作内容。美国著名教育家格尔克(Gehrke,1976)在一个关于
教师态度的为期

4 年的研究中发现,厌烦是大多数教师在他们从事学校教学工作之后所列

举出来的诸多问题中最重要的问题。格尔克指出。那些已经将课程教过几遍的教师,那些教
材对他们来说已不再有新奇感或使他们产生兴趣。许多教师觉得,在应付高度格式化的、管
理家务式的责任中,几乎得不到什么激励

[71。河南省对省内 22 所中学的 750 名教师进行群

体抽样调查显示,中学教师普遍存在着职业倦怠问题。组织因素中

“制度的合理性”、“自主参

与权

”、“工作负荷”等对教师职业倦怠

影响显著,

“课时”和“教龄”对情绪衰竭维度影响显著[81。以上调查说明,教学工作的格式

化和内容的重复性是导致教师职业倦怠的重要原因。在中国,

“三尺讲台”意味着固定的工作

岗位、相对稳定的学生和周而复始的教学内容。同样的环境、科目、教材、教学时间、教学进度
和程序,周而复始的备课、讲课、批改作业和填报表格,教师像机器一样
履行着固定的程序。这种缺乏自主性、创造性和灵活性的工作制度无疑会影响教师的工作积
极性,进而导致教师职业倦怠。
2.单一的考核评价制度。近几年,全国都在大力推行素质教育,但大多数中小学的学校管
理仍然停留在片面追求升学率的价值取向上,不少学校把教师的工资、晋级与学生的考试成
绩挂钩,学生成绩和升学率仍然做为教师工作考核的主要依据。在日常管理中,有些学校只
关注成绩和升学率,不注重教师日常行为的监督,对教师为提高成绩而对学生采用不人道
的教育手段视而不见,甚至帮助掩盖,由此造成了

“素质教育轰轰烈烈,应试教育扎扎实

”的局面。在应试教育的指挥棒下,教师的工作效果不取决于工作本身,而是以学生的表

现和成绩来衡量,绩效评价的窄化导致一些教师形成

“以分取人”的学生评价观,在教育中

表现出偏心急功近利等不良行为;在教学中则形成

“应试的教学模式”,教学的唯一目的就

是使学生取得更好的成绩;在与同事关系中,由于过分强调自己学科的重要性,而表现出
相互猜忌、诋毁,甚至互相拆台。可见,单一的考核评价制度无疑是滋生教师职业道德失范
行为的温床。
3.集权式的管理模式。教师作为一个受教育程度较高的群体,有较高的民主意识,他们有
强烈的参与学校管理的需要。但是我国现行的学校管理模式主要还是集权式管理模式,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