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ground image

进行知识更新; 人类进入了情绪负重年代 ,人们的观念意识、情感态度复杂嬗
变。作为现代社会组成部分,在大学院校生活和学习的大学生,对社会心理这块

时代的 晴雨表 ,十分敏感。如何使他们避免或消除由上述种种心理压力而造成
的心理应激、心理危机或心理障碍,增进心身健康,以积极的、正常的心理状态
去适应当前和发展的社会环境,预防精神疾患和心身疾病的发生,加强对大学
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就成为各高校迫切的需要和共同关注的问题。

 

一、心理健康的定义

心理健康是指这样一种状态,即人对内部环境具有安定感,对外部环境能

以社会上的任何形式去适应,也就是说,遇到任何障碍和因难,心理都不会失
调,能以适当的行为予以克服,这种安定、适应的状态就是心理健康的状态。衡
量心理是否绝对健康是非常困难的。健康是相对的,没有绝对的分界线。一般判
断心理是否正常,具有一下三项原则:其一,心理与环境的统一性。正常的心理
活动,在内容和形式上与客观环境具有一致性。其二,心理与行为的统一性。这
是指个体的心理与其行为是一个完整、统一和协调一致的过程。其三、人格的稳定
性。人格是个体在长期生活经历过程中形成的独特个性心理特征的具体体现。而
心理障碍是指心理疾病或轻微的心理失调。心理障碍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主要
表现在心理活动和行为方面。表现在心理活动方面如感觉过敏或减退、体感异常、
错觉、紊乱的心理特点和难以相处等等。行为方面和焦虑、冷漠、固执、攻击、心情

 

沉重。

 

二、对大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

1

 

、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有效方式

心理素质是主体在心理方面比较稳定的内在特点,包括个人的精神面貌、气

质、性格和情绪等心理要素,是其它素质形成和发展的基础。学生各种素质的形
成,要以心理素质为中介,创造意识、自主人格、竞争能力、适应能力的形成和发
展要以心理素质为先导。在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中,保持良好的心理适应状况,
是抗拒诱惑、承受挫折、实现自我调节的关键。正是从这个意义上可以说,大学生
综合素质的强弱,主要取决于他们心理素质的高低,取决于学校心理健康教育

 

的成功与否。

2

 

、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是驱动学生人格发展的基本动力

心理健康教育与受教育者的人格发展密切相关,并直接影响个体人格的发

展水平。一方面,学生以在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接受的道德规范、行为方式、环境
信息、社会期望等来逐渐完善自身的人格结构;另一方面,客观存在的价值观念
作为心理生活中对自身一种衡量、评价和调控,也影响着主体人格的发展,并且
在一定条件下还可转化为人格特质,从而使人格发展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

3

 

、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是开发学生潜能的可靠途径

教育的目的之一就是要开发受教育者的潜能。良好的心理素质和潜能开发是

相互促进、互为前提的,心理健康教育为二者的协调发展创造必要条件。

 

三、当代大学生心理问题的现状

当代大学生的心理素质不仅影响到他们自身的发展,而且也关系到全民族

素质的提高,更关系到跨世纪人才的培养。一项关于当代人主要素质的调查表明
当代人的素质不能适应社会进步和发展的需要,最欠缺的是心理素质,具体表
现为意志薄弱,缺乏承受挫折的能力、适应能力和自立能力,缺乏竞争意识和危
机意识,缺乏自信心,依赖性强等。究其原因,与教育不重视人的心理素质的培
养与塑造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