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ground image

础。人本主义观念明确确立了人的意志自由及其对自然界的优越地位,地球有限

 “

的自然资源被视为 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而遭到滥用和破坏,对环境的污染也

 

大大超过了自然界 所容纳的限度,特别是二次世界大战以来的几十年,世界各
国无一例外地遵循西方模式,才使得

70 年代的石油危机将资源与环境问题突

出地暴露出来成为世界问题。

 

在亚洲、南美洲等发展中国家,经济落后 ,现实物质基础条件差,因而出

现了用 低技术 的办法解决建筑问题,即立足本土,走乡土化的道路

。当然他

 

们的前提还是要发展、要进步。我国的情况尤为复杂,东西发展的不平衡与差 距
似乎越来越大。在这种情况下,高技也好,低技也好,都有了用武之地。在上海、

 

深圳等沿海开放城市,由于海外先 进技术和观念地大量引人,高新技术的生态
建筑出现很多,使得城市面貌焕然一新。在新疆、陕北等相对落后的地区,运用
土技术和低廉材料的设计方法也被大量推广应用,其结果使先进地区和落后地
区都能在不同程度上得到发展。

 

 

建筑形式能做到以人为本 ,贴近自然,环境友善, 舒适健康。它为人们创

造一种协调、平衡的人工生态系统,提供具有可持续发展的生态技术。生态建筑
期望的是运用生态学原理,通过构建自然通风系统,追求贴近自然,建造出舒
适宜人的建筑物。这种建筑将古代建筑技术和现代应用技术相结合,采用综合设
计的方式,把工程师、建筑师、科学家和未来居住者的种种考虑和要求结合起来
考虑自然生态和社会生态的需要,注重节省能源减少污染,降低造价和居住费
用,注意居住者对自然空间和人际交往的需求等等。

2.

 

生态建筑的设计原理

生态建筑也被称作绿色建筑、可持续建筑。生态建筑涉及的面很广,是多学

科、多工种的交叉,是一门综合性的系统工程,它需要整个社会的重视与参与。
它将人类社会与自然界之间的平衡互动作为发展的基点,将人作为自然的一员
来重新认识和界定自己及其人为环境在世界中的位置。生态建筑不是仅靠几位建
筑师就可实现,更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它代表了新世纪的方向,是建筑
师应该为之奋斗的目标。一般来讲,生态是指人与自然的关系,那么生态建筑就
应该处理好人、建筑和自然三者之间的关系,它既要为人创造一个舒适的空间小
环境

(即健康宜人的温度、湿度、清洁的空气、好的光环境、声环境及具有长效多适

的灵活开敞的空间等

)

——

;同时,又要保护好周围的大环境

自然环境

(即对自

然界的索取要少、且对自然环境的负面影响要小

)。其中,前者主要指对自然资源

的少费多用,包括节约土地,在能源和材料的选择上,贯彻减少使用、重复使用
循环使用以及用可再生资源替代不可再生资源等原则。后者主要是减少排放和妥
善处理有害废弃物

(包括固体垃圾、污水、有害气体)以及减少光污染、声污染等。

对小环境的保护则体现在从建筑物的建造、使用,直至寿命终结后的全过程。以
建筑设计为着眼点,生态建筑主要表现为:利用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注重自
然通风、自然采光与遮阴,为改善小气候采用多种绿化方式,为增强空间适应性
采用大跨度轻型结构,水的循环利用,垃圾分类、处理以及充分利用建筑废弃物

。仅以上几个方面就可以看出,不论哪方面都需要多工种的配合,需要结构、

设备、园林等工种,建筑物理、建筑材料等学科的通力协作才能得以实现。这其中
建筑师起着统领作用,建筑师必须以生态的观念、整合的观念,从整体上进行构
思。

”“

大自然的运行智慧既完整又周全,老子曰: 天之道,利而不害 天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