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ground image

  教育部调查显示,因各种心理障碍或心理疾病而休学、退学的大学生已经占休学、退学
总人数的

50%左右,我校也存在此种情况。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不但与大学生自身缺乏心

理健康常识有关,也与整个社会的发展变化、急速转型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3.大学新生的心理问题 

  

 

  大学新生最易受

“心理断乳期”困扰。

中国

年报报道,一位心理学家近期在上海、北

京、广州完成的大规模心理症状自评查测结果显示,大学新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普遍低于全国
成人正常水平,着重体现在人际关系敏感、强迫症、焦虑、恐惧等症状。研究人员还发现,来
自外地的新生心理健康状况普遍比内地生差。调查报告认为,大学新生离开自己所在地区或
学校,到另一个陌生的环境求学,地域文化和生活环境的差异,使他们极易处于心理应急
状态,存在的心理适应问题相对较多,反应出来的心理和情绪问题也比较突出。这些心理问
题突出表现在三个方面:

 

  

3.1 自我意识的模糊与困惑。我校在新生心理状况调查中发现,23%的学生对如何发

挥自己的优点和克服缺点感到迷茫,有一部分进入大学后感觉自己一无是处,事事不如人
产生自卑心理;有些学生认识自己不足,但又不知道如何突破自我。心理辅导中心的老师指
出,在大学阶段,新生的个体自我意识逐步增强,但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他们并没有形成
关于自己的稳固形象,看问题往往片面主观,加上心理的易损性,一旦遇上暂时的挫折和
失败,往往灰心丧气,怯懦自卑。调查还发现

45%的新生特别关注周围人给予的评价,以

致对自我评价发生动摇。

3.2 环境改变与心理适应障碍。调查中有 42%的学生反映,由于环境的改变,自己出现了
矛盾、困惑心理。其中一部分学生表现出对现实的失落感。中学教师总是把大学描绘成一个
“人间天堂”,学生也将考大学作为唯一和最终的目标来激励自己。但跨入大学校园后,发现
事实并非如此,一部分学生还发觉身处高手如云的新集体内,昔日那种

“鹤立鸡群”的优越

感荡然无存,失落感由然而生;另有一部分学生表现出对专业学习的困惑。与中学相比,大
学学习更具有自主性,灵活性和探索性。有些学生感觉突然从中学的严格管教中

“松绑”,但

又不知如何安排学习,以致心中忧郁、焦虑;还有一部分学生表现出对生活环境的不适应。
进入大学后,由原来依赖父母的小家庭过渡到相对自立的大学集体生活,心理上产生一种
孤独、空洞感。

 

  

3.3 人际交往困难。调查中 35%的学生有人际交往方面的心理困惑,有些学生表现为

人际敏感,在与他人交往过程中,经常发生摩擦、冲突和情感损伤,引起孤独感、压抑和焦
虑;有些学生缺乏人际交往技巧,譬如语言表达能力较差,所以害怕与人沟通,把自己的
内心情感世界封闭起来。这些学生经常处于要求交往而又害怕交往的矛盾之中,很容易导致
孤独、抑郁或自卑。还有些学生因为性格上的不合群,在新同学中不被理解而遭排斥,其中
一部分人便独来独往,不与他人接触,久而久之就产生一种受冷落或性格孤僻、粗暴等心理
倾向。

 

  

 

  

4.大学生心理

教育

 

  

 

  

4.1 建立一个良好的心理健康教育环境 

  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离不开良好的教育环境,离不开学校和老师的关怀和教育。学校应对
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给予高度重视,为新生营造一个乐观、积极向上、尊重、友善、宽容、朝气
蓬勃的心理健康教育环境,这对于一个新生的心理健康有着很大帮助。新生入学后,可以通